分享

國際氣喘用藥新指引,短效擴張劑不是氣喘萬靈丹

文字/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

 

短效擴張劑不是氣喘萬靈丹!馬偕紀念醫院胸腔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沈聲燁表示,根據全球氣喘倡議組織(GINA)指引,過度使用短效氣管擴張劑,會造成氣喘控制不佳,增加氣喘發作率,提高突發氣喘至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案例,不建議患者自行至藥局購買短效擴張劑,應遵循醫師的衛教指導,才不會讓氣喘控制再度失控。

 


 

氣喘不是只有喘 慢性咳嗽也可能是氣喘

氣喘是指一種受到過敏原或呼吸道感染後造成慢性呼吸道發炎的疾病,常見咳嗽、喘和胸悶三大狀,氣喘不一定會喘,嚴重才有「咻咻」喘鳴聲。沈聲燁醫師表示,咳嗽是氣喘中最常見的症狀,其中有一種咳嗽性氣喘,病人因為咳嗽求診治療,卻一直反覆出現病毒感染或是支氣管發炎的症狀,但在服用抗生素後卻未能好轉,經門診檢查肺功能、過敏原測試後才發現是「咳嗽性氣喘」,雖然是輕症,卻帶給生活上不少困擾。此外,慢性氣喘大部份是大量吸入過敏原、流感感染、過敏性鼻炎所引起,醫師提醒,日常更不能輕忽慢性過敏原造成的氣喘,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慢慢進展到嚴重呼吸道衰竭、肺功能下降。

 

 

 

吸入型類固醇劑量輕 不用擔心明顯副作用

面對氣喘的治療,許多人聽到類固醇感到害怕,擔心會有水牛肩、月亮臉等副作用,因而排斥用藥。沈聲燁醫師強調,類固醇在適當劑量下是很好的抗過敏藥物,「吸入性類固醇劑量較輕,僅有口服的二十分之一,只作用在氣管,大致上不會造成很大的副作用。」醫師指出,吸入型類固醇對呼吸道有明顯效果,吸入性類固醇與長效型氣管擴張劑搭配,得到加乘的效果,使氣喘得以緩解。

 

 

 

重新修訂治療指引 不建議用短效擴張劑

根據全球氣喘倡議組織的(GINA)2019年氣喘治療指引修訂,應以「吸入性類固醇」與「長效型氣管擴張劑」當作第一線治療,不再建議單獨使用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SABA)。沈聲燁醫師指出,以往短效擴張劑作為急救用藥,長期對於慢性氣喘卻沒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此外,短效擴張劑效果快,患者往往高度依賴,卻忽略醫師開立「吸入性類固醇」與「長效型氣管擴張劑」,最終導致氣喘控制效果不佳,提高氣喘急性發作率和死亡率,「除非是重度氣喘者,不再建議輕度到中度患者使用。」

 

醫師分享一位60歲有氣喘的糖尿病患者,因為肺功能較低,吸入狀況不好,覺得吸入性藥物沒有口服類固醇有效,僅服用口服類固醇,而長期吃口服類固醇,還引起骨質疏鬆造成腰椎壓迫性骨折。經評估後,改以吸入性類固醇搭配長效型氣管擴張劑,輔以吸藥輔助器協助長者用藥,終能規律吸藥,血糖能控制,骨質疏鬆也沒有再惡化。

 

 

 

建立雙向轉診制度 擴大醫療照護網

新冠疫情期間,很多人擔心去中大型醫院會提高呼吸道感染的風險。沈聲燁醫師指出,馬偕醫院醫學中心與基層診所進行雙向診所合作,藉由進行氣喘過敏原因、過敏原測式,肺功能測式等整體評估,觀察病人藥物適應度,於病況穩定後,建立輕症下轉的模式,延續氣喘治療,不會因為疫情的憂慮,延誤氣喘治療。

 

除了紙本轉診單外,還有APP方便攜帶資料轉診,若是病情惡化嚴重時,再上轉至醫學中心治療,在此雙向轉診系統內,不會漏掉對氣喘病人的照顧。現在雙向轉診尚未能涵蓋所有基層的醫療院所,沈醫師說,期許未來能連結更多的醫療資源,建立完善上下轉診、社區醫療網,讓氣喘病人得到更好追蹤控制。

 

一個目前較高級的騙局這是真人真事,引以為戒最早看到下面這條新聞時不以為然,但最近身邊的朋友真的碰到了,就在身邊,在上海,就在上週末天氣不錯,朋友夫婦帶兒子去植物園,騙子趁朋友離開上廁所之際讓他太太幫忙拍照,結果那個相機怎麼都拍不清楚,還回去的同時他太太明顯感覺神志開始不清,牢牢抱緊兒子後立刻給先生打...

由「第三者插足」產生的曖昧關係數量驚人。最近,社會心理學家約書亞‧福斯特及其同事的一項研究發現,這種關係無論在短期還是長期來看,都是痛苦的。   難以置信的是,幾乎一半的美國人曾經嘗試過做「第三者」。在一個調查統計中,63%的男人和54%的女人表示,他們目前所處的長期浪漫關係的另一半,其實...

  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我就深深的被你吸引     是你慢慢的把我改變   同時,我也改變了你   直到我們變成了彼此的「樣子」!   是我們征服了愛情?還是愛情征服了我們? -- via  http://www.dail...

我有一個姐妹,她有一個很自私的前男友。他從來都是自作主張。晚上,她睡得早,他一個電話打過來,說我在某某地方,你過來。她說,我已經快睡著了。他說,起來,不遠,坐計程車過來就好,餐點都點好了,你不來多浪費。於是,她掙紮著起床,赴約。計程車錢還是自己出。那個時候,她還是學生,她的生活費也不多,她吃了幾天的...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