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庭鵬博士;整理/編輯部
頭痛、便秘、手腳麻木、記憶力衰退……感覺渾身不對勁,卻一直找不出原因?你很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了!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該如何改善呢?
在我們的身體中,由「自律神經」和「內分泌」兩大系統維持內在環境的穩定,其中自律神經系統包含「交感神經系統」與「副交感神經系統」,調節身體的無意識行為。「交感神經系統」負責讓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腸胃消化變慢、肌肉張力增加,讓我們感覺焦慮不安、情緒繃緊,得以應付緊急情況;「副交感神經系統」負責使呼吸減緩、心跳放慢、腸胃消化加速、肌肉張力減弱,讓身體呈現放鬆的狀態——兩者之間經常相互拮抗作用,讓身體達到平衡的狀態。
自律神經無法運作 就會造成身體不適
一旦自律神經無法正常運作,外部環境的變化就會大大影響腦部與身體,使其無法發揮正常功能。若副交感神經的活性受到不當抑制,或是交感神經過度活化,便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帶來頭痛、頭暈、恐慌、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冒汗、手腳發抖、肩頸肌肉酸緊、腸胃道不適、手腳發麻、睡眠障礙等症狀。
實際上,我們或多或少都曾經歷過自律神經失調,例如因為某個重大的工作任務而緊張、睡不好、頻跑廁所,但隨著任務結束,這些症狀也會很快復原,這都要歸功於自律神經的作用。只要身體具備優異的平衡能力,即便神經機轉短暫失調,也能迅速好轉;但如果自律神經系統長期平衡力不佳,上述症狀和神經功能變化就會持續存在,不僅會造成生理不適,長久下來更會對心理帶來負面影響。
透過測驗自我評估 確認是否為高危險群
探究自律神經失調的成因,主要和「環境壓力」和「個人特質」有關。若工作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又沒有適時抒發、調解,就容易造成身體失衡;平時講話和吃飯的速度偏快、凡事講求效率的A型性格,或是正值生理期前後、產後、更年期的女性,還有睡眠、運動不足的人,都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高危險群。若你長期感覺身體不舒服,卻一直找不出原因,建議可以先利用「自律神經失調症候群自我評估測驗」,初步確認自己的狀態。得分為0~7分屬於輕度,8~14分屬於中度,15~21分是嚴重狀態,22~28分就應該立即就診精神科、神經內科、身心科或精神醫學部,尋求醫療協助。
自律神經失調症候群 自我評估測驗
生長因子療法 可有效放鬆自律神經
醫學臨床上,一般使用「自律神經檢測儀HRV」來檢測患者的自律神經運作是否正常。心臟的規律跳動,是維持身體穩定血流的關鍵,通常人體平均心率為每分鐘跳動約72次,但其實在表面宏觀的靜態恆定下,心率還隱藏了一些細微的波動。這些波動並非心律不整,而是當我們面對壓力、情緒、發炎、賀爾蒙、食物時,身體為了應付各種變化,心跳間隔會產生極微幅的變動,可容許幅度約為40毫秒,而一般心電圖無法偵測到,這就是「心率變異」。因此,我們可以藉由「自律神經檢測儀HRV」觀察心跳速度的變化,間接瞭解自律神經的活性狀態。
如果確診為「自律神經失調」,醫師會針對患者的症狀、病情給予個別化治療,包含物理治療、運動療法,以及透過心理諮商的方式,幫助患者適應與病症相對應的生活型態改變,也可能讓患者服用或調整藥物。此外,「生長因子療法」也可有效幫助患者調理賀爾蒙、調節免疫反應,使幹細胞活化,進一步促進身體新陳代謝,使過度反應的自律神經放鬆,改善慢性疲勞和心理情緒。當情緒平穩了,自律神經失調自然得到緩解,也能提升睡眠品質、抗衰老,破除自律神經失調帶來的惡性循環。
告別自律神經失調 從放慢生活腳步開始
然而,自律神經失調也可能受到心因性因素影響,如果想完全治癒,還是必須從日常生活著手。首先,患者可先試著調整工作方式,縮短工時、減少行程安排,放慢生活的腳步。放假時,可利用散步、爬山、泡溫泉、聽音樂、渡假等方式紓解壓力,並加入適度的有氧運動,舉凡球類、游泳、慢跑、健走、踩腳踏車等,都十分適合。另外,服用榖維素、魚油、紫蘇油、唐辛子保健食品,對於穩定自律神經的運作也很有幫助。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避免熬夜、盡可能早睡早起,只要改善睡眠品質、睡滿八個小時,保持規律的生活節奏,再搭配清淡的飲食習慣,心情自然愉快,更加樂觀開朗。
總之,找出真正的病因對症下藥,才能緩解自律神經失調,告別身體的各種莫名不適。現在就著手調整你的生活腳步,建立屬於自己的紓壓習慣,迎向真正愉快、健康的人生吧!
陳庭鵬 博士
現任喜資生技創辦人暨科研總監|英國諾丁漢大學生物醫學博士|國立陽明大學口腔生物所碩士|致力於成人及胚胎幹細胞、再生醫學、幹細胞生長因子、美容再生醫學等相關領域進行研究與實際應用,曾於香港擔任亞太幹細胞研發副總及科技新報科學顧問
※ 更多本期雜誌精彩內容請至《醫美時尚》官網 http://www.dr-beauty.net
【歡迎按讚加入《 https://www.facebook.com/drbeauty.magazine》粉絲行列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