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Denis Makarenko/Shutterstock.com

醫療的進步和公衛的普及,讓人類平均壽命在過去100年間,從50變成80,整整增加了30歲;這意味著:這個時代,一個65歲退休的人,還有25到30年要活。

在時光的洪流中,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憑空多出了30年,有想過我們可以拿這30年的時光做什麼?有想過你的「第三人生」該怎麼過?

珍芳達的「第三人生」論述,認為「爬樓梯」才是正確看待生命的方式

兩屆奧斯卡金像獎得主珍芳達:「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快樂過」 50之後,應該用「這種態度」來看待生命!

兩屆奧斯卡金像獎得主、好萊塢女星珍芳達(Jane Fonda),也是知名的女權主義和社會運動者。她曾經和父親亨利芳達合演的得獎名作「金池塘」,兩人透過電影深刻地描繪出許多高齡者的心聲。2012年,她應邀在TedxWomen Talk上,針對「第三人生」發表了一段精采的演講。

她在演講中提到,傳統對於生命歷程的想像是「鐘形」的,在中年時達到頂峰,然後一路走下坡,直到入土為安為止,「傳統對於『老齡』(aging)的觀點和理解來自病理學。但這個論述忽略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就算萬事萬物都是盛極必衰,有一件事情例外:那就是人的精神(Human spirits)是可以一直向上的。」

因此珍芳達選擇用「爬樓梯」來看待生命的歷程,「在我們越來越長壽之後,我們對於60歲以後,人的心智和狀態有了更多的理解,應該把傳統從病理學的定義,改成潛力的開發。」

這正是許多哲學家、藝術家、音樂家、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在努力倡議的事。「歷史上第一次,我們的社會制度、文化風俗、甚至經濟環境等,跟不上人口的變遷。社會架構和文化風俗都需要大幅度的重新定義和扭轉。」

她認為長壽帶來的「第三人生」,讓人們有機會可以用不同的眼光,真實地面對自己,並回顧自己過去的生命,達成和自己、和別人、和周遭社會和解的狀態,「經驗本身不會使我們聰明,是回顧和理解經驗的過程給了我們智慧,讓我們能達到全面觀照、智慧圓融和回歸自我的境界。」

珍芳達說,她在奔五之前十分拒老抗老,「一早醒來,常常連續六個念頭都是負面,」但現在她78歲了,真正屬於「老年」族群,她說「我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快樂過。」

更多想像+良好規劃+事先準備,轉化這30年人生的黃金年代!

兩屆奧斯卡金像獎得主珍芳達:「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快樂過」 50之後,應該用「這種態度」來看待生命!

珍芳達的「第三人生」演講有超過兩百萬人觀看,是近年來歐美社會興起的「第三人生」運動中的一個著名的案例。如珍芳達這樣的戰後嬰兒潮世代,是歷史上教育程度最高、最健康也最富有的「老人」,大部分身體都相對健康,也還樂意貢獻社會,但因為之前對「第三人生」的想像太少、準備太少、缺乏規劃,因此許多人被迫跌跌撞撞地進入這段人生,而無法好好地享受這份老天爺給的大禮。

在台灣300萬超過65歲的長者中,有超過8成的人是健康的,只有不到兩成的人是需要某種照顧(也不是24小時)的失能者。所以我們真的該開始好好想想第三人生怎麼過。

你呢?你的第三人生是什麼?

本專欄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勇飛將李天羽-三次鬥死神,生死片刻反轉

退休靠鄰居歐美互助會正夯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感情的開始... 有人會想用承諾去套牢一個人有人會想用行動去感動一個人有人會想用甜言蜜語去迷惑一個人我們會發現年紀越輕.越容易給承諾.......像是我會愛你到永遠我永遠都不會變心但等年紀慢慢大了..因為經歷太多 受過傷害所以我們害怕給.也怕接受 可是心裡對它卻還那一絲絲的期待或許年輕的...

每個人的心靈裡都有個情感銀行戶頭。韋哈雷(Willard Harler)稱它為愛情銀行。羅坎伯(Ross Campbell)稱它為情感倉庫。柯維(Stephen Covey)稱它為情感銀行戶頭。就像銀行戶頭一樣,它會有存款與取款。如果你經常在情人戶頭中存款,戶頭的款項愈多,你們的關係愈穩固。即使偶爾...

其實投資女人是最划算的,尤其是投資一個好女人,有這樣經歷的男人一定會同意我的看法。 女人是奇妙的生物,當你真心打動她之後,她就會不斷地為你付出,直到終老一生。 想一想,你只是花一點時間陪她去吃飯、看場電影,送一些可愛的小禮物,說些能打動她的話,告訴她你將會帶給她如何一個美好的人生...

聽著孫燕姿的『遇見』,便不自主跟著哼唱著...『向左向右 向前看...愛要拐幾個彎才來...』 『我遇見誰會有怎樣的對白 我等的人他在多遠的未來...』 『我往前飛 飛過一片時間海 我們也曾在愛裹受傷害...』突然想起有人說:「相處是學習,分手是勇氣,愛或不愛都不要失去了自己。」...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