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禮物經濟」的根本:享受不求回報的付出,你也將收到別人不求回報的付出。

假設你現在手上有兩杯水,你只喝得下一杯,你願意把另一杯水給一個口渴的人喝嗎?大多數的人會吧?

假設你有一把傘,下雨的時候,你願意將這把雨傘與身邊一個沒帶傘的倒楣鬼共用嗎?

如果你有兩把雨傘的話呢?

現在,假設你一個人開著車去合歡山,賞完雪準備下山回家,你願意順道載一位要回清境民宿休息的登山客嗎?

最後,假設你家裡有一間空房沒人睡,你願意將這間房間開放給一個完全不認識的旅人嗎?

其實「禮物經濟(gift economy)」跟「分享經濟(share economy)」的概念非常像,只差在「分享經濟」主要是指將「多餘的」跟別人分享,比如說多出來的房間或是多出來的食物,與其放著不用,不如將之拿來跟其他人分享;而「禮物經濟」則是著重在「把所有的付出都當作是禮物」,而不是投資或是交易。

然而,大部分的人卻習慣將我們的付出當成一種交易;就算不是為了金錢,也是為了要獲得相等價值的回報。所以我們逐漸學會用最少的付出換取最多的回報、學會斤斤計較、學會將別人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

但是,如果我們把付出當成禮物的話會如何?

付出真的是一筆交易嗎?!享受不求回報的付出,你也將收到別人不求回報的付出~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享受不求回報的付出,你也將收到別人不求回報的付出...

 

我們都同意,如果一個男孩真的深愛著一個女孩,當他送女孩禮物時,絕對不是希望女孩能夠回送什麼,或是做些什麼,他只是單純的享受當個讓女孩開心的男孩而已。只有在我們將付出當成不求回報的禮物,並享受著送別人禮物這件事的時候,才能在付出時仍感到快樂,並且為通常隨之而來的禮物感到更加開心。

「那些都只是癡人說夢,現實狀況才沒有那麼美好呢!」這個社會永遠不乏這一類的反對聲音。但其實,就是當我們搭過了許多便車、住了許多沙發客家、受到許多陌生人的幫助後,我們才漸漸相信,那種美好的「幻想」是有可能的。

去年當我帶著西班牙沙發客到高中上課時,有位學生問我:「為什麼?明明有這麼多荒謬、明顯就不對的事情,政府卻不去改變。而我們不但改變不了,還必須學著去接受它?」

我永遠忘不了她當時困惑的神情,我想對她說:「因為有許多人,等他們長大了、成家了、有負擔了,事情就會變得完全不一樣。人們沒辦法做他們想做的事情,他們會被逼著做自己討厭的工作,成為自己討厭的人,並在體制下不自覺做著傷害人們、社會以及環境的事情。」
但我最後沒有說出口。

I no longer accept the things I can't change; I am changing thethings I can't accept.
(我已不再接受我所無法改變的事情了;我要改變那些我所無法接受的事情。)

在我的世界裡,改變這些事情最簡單、直接、有效及最重要的一點,任何人都能做得到的,就是用「禮物經濟」過活。我可以幫忙任何人做我喜歡且我做得到的事情:我可以幫沒錢找家教的學生課輔、幫需要人手的農家種田、幫餐廳煮飯洗碗、到各地去說故事分享。

籠統一點的說,就是將自己變成一個禮物送出去,這個世界上,總會在某個時候、以某種形式的禮物讓我繼續活下去。

也許會有人願意順道載我一程,也許會有人願意跟我分享食物,也許有人會願意收留我讓我借宿,也許有些收到我禮物的人,會開始願意試著將禮物送給其他的人。

只有當我證明自己可以在這個世界用這種方式生存下去時,我才有資格對那些學生說:「這是有可能的,你們不需要強迫自己做不喜歡做的事情。」

 

付出真的是一筆交易嗎?!享受不求回報的付出,你也將收到別人不求回報的付出~

本文摘錄自布克文化《空屋筆記

敬啟者,您好: 去年我把「男友5.0版」升級到「老公1.0版」之後,發現系統的整體效能變差了, 尤其是「送花3.5」及「 珠寶2.0 」功能,這兩個功能本來在「男友 5.0」一點問題都沒有。 除此之外,「老公1.0」也把原來好用的軟體殺掉了,例如 「羅漫蒂克9...

當我們沉溺於過去,感受到的都是傷痛。但如果我們關注的是未來,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都是希望。別再對舊愛念念不忘,別再沉溺過往的甜蜜回憶.... 如果他不愛你,如果你不愛他...那就放手吧 如果已經分道揚鑣,那就祝福彼此,整理心情向前出發吧... ...

岳父母結婚三十年,互敬互愛,從不吵架。為此結婚時特地去請教岳父大人。岳父說:“我結婚時我岳父就告訴我'不要批評你太太的缺點或怪她做錯事,要知道,就是因為她有缺點,有時做錯事,才沒有找到更理想的丈夫。'”記住這句話,你肯定會是好丈夫。...

所謂心事,不過是不如己意,那就是我執,執著於自己描畫的理想,一有落差,即生煩惱。...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