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個妻子要過生日了,她希望丈夫不要再送花、香水、巧克力或只是請吃頓飯。她希望得到一顆鑽戒。
一個老婆的頂級智慧,千萬人轉發……必看!

  「今年我過生日,你送我一顆鑽戒好不好?」她對丈夫說。

  「什麼?」

  「我不要那些花啊、香水啊、巧克力的。沒意思嘛,一下子就用完了、吃完了,不如鑽戒,可以做個紀念。」

  「鑽戒,什麼時候都可以買。送你花、請你吃飯,多有情調!」

  「可是我要鑽戒,人家都有鑽戒,我就沒有,就我賤、沒人愛……」結果,兩個人因為生日禮物,居然吵起來了,吵得甚至要離婚。

  更妙的是,大吵完,兩個人都糊塗了,彼此問:「我們是為什麼吵架啊?」

  「我忘了!」太太說。

  「我也忘了。」丈夫搔搔頭,笑了起來:

  「啊!對了!是為了你要顆鑽戒。」

----

 再說個相似的故事:

  有個太太,想要顆鑽戒當生日禮物。但是她沒直說,卻講:「親愛的,今年不要送我生日禮物了,好不好?」

  「為什麼?」丈夫詫異地問,「我當然要送。」

  「明年也不要送了。」

  丈夫眼睛睜得更大了。

  「把錢存起來,存多一點,存到後年。」太太不好意思地小聲說,「我希望你給我買一顆小鑽戒……」

  「噢!」丈夫說。

  結果,你們猜怎麼樣?

  生日那天,她還是得到了禮物——得到了一顆鑽戒。

  我們比較前面可以知道第一例中的妻子太不會說話,她一開始就否定了以前的生日禮物,傷了丈夫的心。

  接著她又用別人丈夫送鑽戒的事,傷了丈夫的自尊。

  最後,她居然否定了夫妻的感情。

  何況,這樣硬討的禮物,就算拿到,又有什麼意思?她丈夫的感覺也不好啊!

  至於第二例,那太太就聰明多了。她雖然要鑽戒,卻反著來,先說不要禮物,最後才把目標說出。

  因為她說後年才盼有個鑽戒,丈夫提前,今年就給她一份驚喜,無論太太或丈夫,感覺都好極了,不是「雙贏的溝通」嗎?

 

 【評論】

  如果有好的意見卻不被人接受或採納,那麼就得想法說服對方。而說服力產生的最大要素,就是要因人而異去使用說服方法。簡單地說,就是因人而選擇適宜的說詞。如果不管對方是誰,都用同一種方法去說服,就很難順利達成目標。因為對某些人只要解說大意即可,而對某些人就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要想說服人就必須巧妙妥善地運用各種言法才行。要能適當地因人而選擇說服的方法,自己也必須具備知識和體驗。所以為了能具備這種說服的才能,身為一個領導者,就得體會各種經驗,以增加自己的見識。

  身為領導者,一定要掌握批評的藝術,當面指責下級的錯誤,往往只會招來對方頑強的抵抗情緒,而巧妙地暗示對方注意自己的錯誤,則會受到愛戴。

來源 女人聚

 

不要太愛一個人:愛一個人不要愛到十分,八分已經足夠了,剩下的兩分,用來愛自己。太愛一個人,會無原則地忍受他,慢慢的,他習慣於這種縱容,無視你為他的付出;不要以為你愛對方十分,他也會愛你十分,很多時候,愛都是沒道理可講的。 ...

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必然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你失去了一種東西,必然會在其他地方收穫另一個饋贈。關鍵是,我們要有樂觀的心態,相信有失必有得。要捨得放棄,正確對待你的失去,因為失去可能是一種生活的福音,它預示著你的另一種獲得。大捨大得,小捨小得,不捨不得。 ...

真正的愛情,應該是兩個人,彼此理解,互相尊重,不纏繞,不牽絆,不佔有,然後相伴,走過一段漫長的旅程。如果我遇見你,就會緊緊抓住你。 ...

我們有些故事,不一定要講給所有人聽;有些悲傷,不一定誰都會懂;有些傷口,時間久了就會慢慢長好;有些委屈,受過了想通了也就釋然了;有些傷痛,忍過了疼久了也成習慣了;有些藏在心底的話,不想說也就沒必要說了。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痛,都可以吶喊;不是所有的愛,都可以表白。 ...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