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讓我們的兒女面對自己的困難,
讓他們自己去找到問題的答案,從中獲得個人的經驗。
看起來可能很困難,
不過當一個人能夠知道自己有能力面對困難時,
那種滿足感是無可取代的。
美國前總統夫人 愛蓮娜‧羅斯福
寫於《建立人格》
不看輕他們、幫助他們發展,
讓他們冒險、犯錯,從過程中學到教訓。
當他們成功的時候,把功勞歸給他們。
女性雜誌發行人 南西‧葛瑞佛
授權他人後,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學習放手。為人父母的過程就是放手最好的練習。你必須讓你的孩子成長並離開,當然不是一次了結,而是在他們發展的每個階段,不斷地反覆如此。這些「必要的失落」,就如作家茱蒂絲‧維洛斯特(Judith Viorst)所述,是一種無可避免的過程,一個人必須要對不再需要的聯繫和約束放手,才能夠以更新、更成熟的關係取而代之。
人生諷刺之處,在於我們要花二十年的時間學習如何一直陪伴在孩子身旁,然後我們卻必須要改變方向,轉身學習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闖蕩人生。
抗拒這種過程的父母,確實會阻礙他們孩子的成長。沒有人可以永遠是個小嬰兒,是個愛抱怨的兒童,或者完全倚賴父母的青少年。人生充滿了改變,試著把小孩固定在一個特定的發展階段不動,就像想要永保青春一樣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執意逆勢而為,最後一定只會以挫敗和失落做終。所以還是優雅地放手讓他們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