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直以來,我只摘沒有受傷的成熟葡萄。這樣算起來,就算寫的全部都是事實,但到頭來還是不完整。如果不把每一分每一秒毫不遺漏地寫下來,結果還是假的。也許我現在做的,就是從完整的現實中摘取幾串,把假的留給明天」

—— 依然是吉田修一《被取消的城市導覽》。

這段話是主角寫小說時的感嘆。

我們在臉書上也是這樣,摘取著有趣的、想和人分享的那串成熟葡萄。把尷尬的,不想說出來的埋藏在看不見之處。

葡萄◎賴以威

圖:資料圖庫

繼續延伸下去,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這樣。好比第一次約會、面試,拋出些話題,像試吃般地讓對方先品嘗看看。再根據線索,仔細挑選內容,在對方心中拼湊出一個理想的自己。

我不認為這是說謊,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公開、不公開自己的某一部分。只是,那終究也不是全部的我們罷了。

也因此,遇見一位能接受自己全部的人,是多麼彌足珍貴的一件事。

本文出處:請按此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前往作者臉書留言給予鼓勵

https://www.facebook.com/iweilai0924 賴以威

賴以威

數學專欄作家,任職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曾於德國、香港、 日本、美國外派研究。喜歡將理工的訓練應用來觀察生活,希望能透過寫作推廣「數學感」。目前在聯合報、國語日報與世界周刊連載專欄;文章亦散見於泛科學 (Pansci)、CAREhER、有物報告、今周刊等電子媒體;出版作品包括散文集《再見,爸爸》、合著《葉丙成的機率驚豔》、譯有科幻小說《平面國》。 最愛的名言是 : "If people do not believe that mathematics is simple, it is only because they do not realize how complicated life is." 在臉書上追蹤作者的更多動態: 賴以威

 

常常我們認為會跟一個人吵架,一定是跟他感情不好,所以才會容易跟家人吵架或跟情人吵架,以及最會跟好朋友吵架。想想原來最常跟我們有爭執的人,竟然都是跟我們最親密的人,而能夠跟我們發生爭執的人也對我們有一定的瞭解,所以有人常說『吵架』也是一種溝通,而願意跟你吵架的人,才是真正想瞭解你的人。有時候我們與人...

早上出門的時候,妻子囑咐,下班早點回來啊!我“嗯”了一聲,沒有十分在意。每次我出門的時候妻子都要這樣的囑咐一句,已經成了口頭禪,今天這是第n多次記不清楚了,但是妻子最後特別強調了一句,記住,不要耽擱喲!我幸福地走在上班的路上。今天天氣特別好,陽光明媚,鳥兒放開歌喉一路歡天喜地...

聽過那個傳說嗎?耳朵癢的時候,是有人在想你但是,有時候,你很想念一個人,你不會打電話給他。因為,打電話給他,不知道說甚麼好,還是不打比較好。記得嗎?你很想念爸爸和媽媽,所以打電話給他們。心中所要的,只是單純的聽聽他們的聲音,單純的想跟他們聊天。可是,每一次,總是有太多的爭執,太多的意見不合,激動與...

該怎麼說,你才會懂…每一次都是我退讓,好想讓你知道,其實我並不想這樣做該怎麼說,你才會懂…每一次都是我失落,好想讓你知道,其實我真的不快樂該怎麼說,你才會懂…每一次都是我付出,好想讓你知道,其實我也希望能享受怎麼說你都不懂,有著承諾不代表幸福,是我對你太忍讓...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