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所有的寶石都是由礦物所組成,有些寶石是源自於動、植物,其誕生過程和「生命」息息相關,對珊瑚、琥珀、煤玉這類有機寶石而言,形容它們是由大自然「孕育」出的珍貴禮物,實在是再貼切不過了。
【撰文/賴盈君;攝影/高政全;設計/戚心偉;圖片/Si Fen Chang、梵克雅寶、Dior Joaillerie、Boucheron、卡地亞、Georg Jensen、龔遵慈】
珊瑚海面下的美麗森林珊瑚(Coral)生長在溫暖的海域,由許多微小的珊瑚蟲骨骼殘骸不斷堆積而成,外型猶如樹枝狀延伸,就像是一片蔓延在海平面下的小森林。珊瑚顏色包括紅、淡粉、橘、白和黑,其中較為人知的像是桃紅、橘紅色的Momo種珊瑚,或是色澤豔紅、價值較高的Aka種紅珊瑚。台灣人對珊瑚必定不陌生,在墾丁等南端沿海潛水時常可見到珊瑚礁的生態美景,全世界只有3處有珍貴的Aka紅珊瑚,台灣即為產地之一。寶島由於珊瑚產業發展得早,開採技術發達,使得珊瑚的品質較佳,曾是世界上主要出口國。但由於全球暖化和環境汙染,珊瑚面臨了絕種威脅,許多國家已禁止開採及出口來保護珊瑚。
珊瑚被運用於珠寶設計上,常見保留原石的「free form」作法,或是切塊打磨成蛋面切割。19世紀末新藝術Art Nouveau時期,當時珊瑚屬於便宜、作工又簡單的材質,大量的白色、淡粉色珊瑚被雕刻成胸針上的人像或花朵,或是用整株來作為座鐘或擺設。1920年代裝飾藝術Art Deco盛行,卡地亞的作品中常見紅、綠、黑配色,其中的紅便來自東方的紅珊瑚。珠寶設計師張煦棻亦曾為客人製作過一件珊瑚珠寶,她將或白或橘的淡粉色珊瑚雕成了9朵含苞盛放的小花,象徵客人家族裡的9名成員,白K金的枝椏垂掛著鑽石及淡雅花朵延伸開展,就像是一棵溫馨幸福的family tree。
琥珀裹住昆蟲的淚滴
琥珀(Amber)是非常古老的寶石,古代樹木所分泌的樹脂流到地面後,經過幾千萬年的長時間掩埋保存,因而形成琥珀。其主要產地分布在波羅的海沿岸,像是波蘭、俄羅斯,有趣的是,琥珀不只存在礦層裡,還能「上山下海」四處旅行,這是由於質地很輕,很容易便隨著地層變動,或風吹、海浪等外力作用漂流別處,就連森林或海灘上也能發現其蹤跡。琥珀的顏色從檸檬黃、淺褐、橘到黑都有,若樹脂濃度很高,成為不透明的蠟黃色,則稱作蜜蠟。如果樹脂在凝結前,有昆蟲或螞蟻掉入包覆在內,這意外的小插曲可令琥珀的價值更珍貴。沒有一顆琥珀長得一模一樣,其獨特性與年代感,彷彿擁有著自己的一段故事,在歐洲十分受歡迎。也因此,用琥珀來做珠寶時,通常會保留原石形狀,大多為pendant設計。
珠寶設計師張煦棻 | 煤玉悲傷的黑色幽默 煤玉(Jet)其實不是玉,而是木頭泡在水中,經過幾百萬年的高溫高壓狀態下形成的有機寶石。煤玉很早就被用來當作飾品的材料,但真正大紅是在19世紀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那時女士們流行配戴胸針,痛失愛侶的女王每天穿黑色衣裳,顏色黝黑的煤玉因而雀屏中選,其低調特質、隱含緬懷悲傷的象徵,令其成為弔喪珠寶的代表,有「mourning jewelry」之稱。 |
貝殼、海螺、玳瑁(龜的背甲)亦屬於有機寶石,貝殼內層散發如虹彩光暈的珍珠母貝,更常被用來裝飾錶盤。有機寶石用於飾品珠寶的歷史相當悠久,早在人類還未發展採礦技術、寶石切割工藝之前,人們可能隨手撿了獸骨、貝殼串起就往脖子上戴了。有機寶石本就稀少,需要悠久光陰慢慢養成,如今過度的開採造天然資源枯竭,象牙、珊瑚瀕臨絕種,市面上的珍珠都已是人工養殖,若不珍惜上天給的禮物,終有一天,這些美麗的寶石只能在傳說裡追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