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個女人年輕時,或多或少都曾幻想過白馬王子般的情人吧!

儘管自己是個不起眼的醜小鴨,但那個人總能在茫茫人海之中發現自己的亮點,

而且在危急的時刻出面解救,

重點是,只對自己專心一致,永遠不會變心。

那麼,有多少人真的遇到那種「白馬王子」了呢?

 

共同依賴症及成癮行為的國際權威--派雅.梅樂蒂,

指出太過不切實際的幻想,往往是情感破裂的殺手。

這種心態是怎麼產生的,又該如何扭轉呢?

以下有很清楚的說明喔:

 

為什麼我們愛得那麼多,卻被愛得不夠?女孩們,只有這樣,感情才有可能長久!

戀愛成癮者童年的受虐經驗

我開始相信,人們之所以罹患戀愛成癮,是來自童年遭受遺棄那份尚未癒合的痛楚。患者感覺生活在這世上如此不安全,除非能依靠著某人,他們緊緊抓住一個堅定的妄想,認為另一半有力量照顧、肯定他們,而且莫名地可以使他們的人生完整。他們不斷想要避愛者符合自己不切實際的內心形象,但這樣的堅持卻嚴重毒害了關係。

通常來說,戀愛成癮者不曾從照顧者身上得到足夠而適當的情感連結。很有可能,在童年就經歷了中等至嚴重程度的遺棄或忽視;對於兒童來說,要感受到愛很簡單,只要有人照顧他們就夠了。

照料本身就傳達出一個訊息:「你很重要,沒有你不行,你是受人疼愛的。」我相信,孩子如果沒有從父母身上得到足夠的情感連結與呵護,自尊就會產生嚴重問題。

戀愛成癮者往往在童年經歷大量而深切的痛楚、悲傷以及劇烈的失落感。由於照顧者沒有照料這些孩子,他們內心有一部分被剝奪了成長茁壯的機會。而這份痛楚和悲傷,我稱為「寶貝的痛苦(the pain of the precious child)」,這是相當深刻的,甚至可以追溯到最早期的意識記憶之前。

在孩提時代,戀愛成癮者便感受到龐大的恐懼,他們無法與照顧者產生連結,內心感到萬分無助。諮商的時候,患者常描述這種童年的恐懼就好比不能呼吸,彷彿被切斷氧氣供應,真的就要死去一般;或是內心感到空虛,沒能從照顧者身上獲取呵護,並且由於沒有人願意呵護這個孩子,他們變得無法真正去做自己或喜歡自己原本的樣子。除此之外,很多患者都心懷怒氣,因為他們的需求沒有獲得滿足。這些孩子總會在忽然一瞬間意識到,自己其實遭受虐待。

這種兒童時期的嚴重分離,也就是遭受忽視或遺棄的原始經驗,對孩子具有毒性的影響,並且一路延伸到成年以後。原始的遺棄經驗尤其充滿痛苦、恐懼、憤怒、羞愧和空虛,而這些孩子沒有宣洩情緒的地方,他們會把情緒累積在心裡,直到成年後面臨被拋棄的威脅,或者真的被拋棄時,累積多年的情緒受到刺激,終於一次爆發。

在這些孩子中,有許多人曾短暫或有限地與人產生連結,例如和祖父母一起,讓他們從遺棄所帶來的痛苦、恐懼、憤怒和空虛中得到紓解。然而,這樣可能只會使問題惡化,因為這件事告訴了他們,就是要透過與他人的連結,才能舒緩這種痛楚。就算是在兒童時期,戀愛成癮者也渴望連結、隸屬於某人,藉由與(患者認為)能填滿他們破了洞般的空虛心靈、祛除他們不足感的人聯繫,他們才終於可以感到安全。他們要找的那個人,能減輕他們因為原始的遺棄經歷而產生的壓力;成年之後,幾乎任何人都能充當這個角色:愛人、父母、朋友、兒女、諮商師、牧師。就算對方沒有這種強大力量,那也無所謂,戀愛成癮者會賦予這個人足夠的虛構力量和無條件的愛,好填補戀愛成癮者的缺憾,滿足他快樂的妄想。

 

為什麼我們愛得那麼多,卻被愛得不夠?女孩們,只有這樣,感情才有可能長久!

幻想拯救者誕生

這些孩子要逃避父母嚴重遺棄所引起的痛苦,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幻想某種英雄前來拯救,小女孩想像的可能是身披閃亮盔甲的武士,愛上她後,藉著與她共譜戀曲來展現愛意,使她的生命充滿意義。這種幻想,往往很像故事《睡美人》。故事中的睡美人靜靜沉睡,感受不到自我,也感受不到外界,直到白馬王子給予重生之吻,終於讓她甦醒。孩子常沉醉在這種幻想中許久,整個心情都為之好轉。我小時候就時常幻想身披閃亮盔甲的武士,動輒就是好幾個小時;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就在腦海中上演這齣幻想,不出十分鐘,就能心情變好,並且持續至少兩、三個小時。

我認為,如果我們在腦海中放入一張美好畫面,想著它,就能刺激出情緒反應,進一步釋放出腦內啡。腦內啡確實能舒緩痛苦的情緒,產生飄飄然甚至極度快樂的感覺。這些孩子開始相信,只要能與這樣的英雄產生連結,她們就能像睡美人一樣,最終活了起來,得到保護、受到重視。

對戀愛成癮的男性來說,拯救他們的通常是某位洋溢母性光輝的女性;而對同性戀者而言,則是另一個同性別的人。隨著他們長大,這份幻想就在潛意識中越來越根深蒂固,即使成年之後,他們仍然在尋覓那個能滿足自己救援者幻想的人。

這個觀念受到今日羅曼史小說、電影、情歌的強化,許多人都深受影響。有些人甚至會說:「與這樣一個英雄相戀,總是有可能的吧?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多電影、書籍和歌曲都在描繪這種主題呢?」這種思路的問題就在於,那些書籍、電影所描述的關係反映出的,其實是不健康的關係,奠基於張力、錯覺和不切實際的期望,而非成熟健康的愛情。

 

深植內心的無助感或忽視感

為人父母遺棄或忽視孩子時,孩子會接收到這則訊息:「我不想照顧你,因為你不值得。」被遺棄的孩子無法從外界得到呵護或肯定,因為照顧者拋下了他們,而他們也沒辦法呵護或肯定自己;因為他們年紀太過幼小,沒有人教過他們何謂「健康的」呵護。因此,幾乎所有的戀愛成癮者展開成人關係時,內心都深植著一股缺陷感和無價值感,並且深信他們無力照料自己,這點直接來自於父母親當初的遺棄。伴隨而來的,通常是一份虛妄的幻想,以為某位白衣騎士會前來拯救,滿足遺棄造成的極度渴望。但美國文化卻鼓吹這種觀念,尤其還支持女性去相信這點,更促使問題惡化。

而且,遺棄或忽視對戀愛成癮者造成的另一個影響,就是深信如果在一段關係中,他們若不緊緊依靠對方,就會活不下去,這一點加強了戀愛成癮者在共同成癮關係中缺乏界線的行為,使得避愛者感覺快要窒息。

 

更多內容請見:派雅.梅樂蒂《當愛成了依賴:為什麼我們愛得那麼多,卻被愛得不夠?》(遠流出版)

女人永遠也戒不掉的謊言究竟是什麼? 1、我再也不亂花錢了 女人喜歡追求新鮮東東的「動物」。自然,見到自己喜歡的就會毫不手軟。其實許多MM買完的東東,到家就不喜歡了,這時候就會告訴自己和親人「我再也不亂花錢了」。可是事實上,女人永遠在說,我再也不亂花錢了,永遠還是花,這就是本性。   2、我...

本文摘自《煩惱都是自找的》一書,人類智庫出版   ✿ 輕鬆詼諧中,讓讀者明白人生重要道理–透過書中主人公「賢二」對人生重要課題的探索與挖掘,為我們直接開示自己心中的疑惑與煩惱。日常生活中,賢二與師父、師兄弟們與出入不二寺有情眾生間的互動,讓一切更加鮮活有趣,也讓所有深奧的義理...

曾經被笑恐龍妹,但減肥後的她更有自信了!真的完全變了一個人!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減肥這條路上成功的例子不少,但是失敗的卻更多。一切都只是因為你有沒有毅力。這位傳奇女子居然可以在3個月內狂減37公斤!!!真的是太強啦~快看看她怎麼辦到的吧! 今天在網路上看到一女生自po減肥前後對比照,真是驚...

    學校的最後一門課是《婚姻經營和創意》, 主講老師是學校特地聘請的一位研究婚姻問題的教授。 他走進教室,把帶來的一疊圖表掛在黑板上, 然後,他掀開掛圖,上面是用毛筆寫的一行字: 婚姻的成功取決於兩點:    一、找個好人。二、自己做一個好人。 &nbs...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