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會痛的不是愛,放下讓你痛的人!
「會痛的不是愛」這句話是知見心理學創始人恰克老師說的。我一直在琢磨這句話,為什麼愛中就一定有痛?假如用「會痛的不是愛」這個標準來衡量的話,我們人世間會有多少愛出局呢?

西班牙文中的「我愛你」,實際上就是「我需要你」的意思。我們會往愛,是由於我們都有需求,需要被滿足。就似乎我們的心裡有個洞,需要人或事物來填補一樣。

有些人感覺不到那個空洞,只是一直在不由自主地追求些什麼來滿足自己。很可惜,所有外在的追求都無法填補你內在的那個「洞」。

當我現在感受到那個空洞時,我會覺知到自己很不想一個人待著,總想做些什麼,或者是找個人說話,或者是看本書,看部電影,上網溜躂溜躂,聽聽愛我的人說些好聽的話。但這些都不是我們的真愛,只是用來填補內心空洞的無效工具。

於是當我感受到空虛確當下時,便往散步,跟自己一個人相處,或是靜心打坐,好好地觀照自己,不再利用他人或其他事物來填補自己的內在空虛。

實在,你內在的空虛是需要你往關注的,外在的人、事、物都不起作用(有作用也是暫時的)。它需要你帶著理解和愛往承認它,觀察它,安慰它,保證你會永遠陪伴它。這個「它」,就是我們內在那個從小到大沒有得到關注和愛的內在小孩。這是心理學的層面。

在心靈的層面,這個空洞來自我們與源頭的分裂,而這「分裂」實在是一個幻象,是我們人類最大的一個迷思。

我們太多次地以為那個讓我們感到空虛的事物是外在的,因此一直在外徒勞無功地尋找。假如你願意反觀自身,回到自己的內在,陪伴自己,做自己最好的朋友,你會發現,你的內在空間加大了,內在氣力增強了,而你的外在世界也會隨之改變。

會痛的不是愛,放下那個讓你痛的人吧!藉由這樣的修煉,你會找回更多的自己。

有對老夫妻年逾五十,經濟條件不錯,理當是安享退休生活的時候,卻相偕到律師那兒要辦離婚。原因是自從結婚以來,兩人爭吵不斷,老是意見不合,個性上又南轅北轍十分不和諧, 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要不是為了孩子著想,早就勞燕紛飛了。   好不容易總算盼到孩子們成年,再不需要父母操心,為了讓彼此在晚年能...

1. 20歲看不慣女人喜歡交際,有太多應酬和異性朋友。30歲覺得女人有很多異性朋友,也無所謂,正好不用每天都和她在一起。   2. 20歲不喜歡女人談物質,談金錢,太勢利,太庸俗。30歲覺得女人現實些好,正好可以問她有多少家產,歲入多少。   3. 20歲不喜歡太花心女人,30歲...

那天,在看一個陌生女網友的blog。 裏頭寫的大多是她生活瑣事,去哪裡吃飯、和朋友去哪玩、工作上的抱怨、以及感情生活。 我隨手亂點,跳躍著瀏覽, 挑著有趣的篇名看,突然看到在某一篇中, 她深切地為自己和男友個性上的歧異而煩惱, 文末落下一句:「所以我該放棄這段三年多的感情嗎?」   我八卦...

十年後,你還是不是那個為我出頭的人 十年後,你還是不是那個送我回家的人。 十年後,你還是不是那個等在我班門口只為見一面的人。 十年後,你還是不是那個和我用情侶鏈的人。 十年後,你還是不是那個羞澀的沖我點頭一笑的人。 十年後,你還是不是那個連手都不敢拉的人。 十年後,你還是不是那個與我逃離大課間,只為...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