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會痛的不是愛,放下讓你痛的人!
「會痛的不是愛」這句話是知見心理學創始人恰克老師說的。我一直在琢磨這句話,為什麼愛中就一定有痛?假如用「會痛的不是愛」這個標準來衡量的話,我們人世間會有多少愛出局呢?

西班牙文中的「我愛你」,實際上就是「我需要你」的意思。我們會往愛,是由於我們都有需求,需要被滿足。就似乎我們的心裡有個洞,需要人或事物來填補一樣。

有些人感覺不到那個空洞,只是一直在不由自主地追求些什麼來滿足自己。很可惜,所有外在的追求都無法填補你內在的那個「洞」。

當我現在感受到那個空洞時,我會覺知到自己很不想一個人待著,總想做些什麼,或者是找個人說話,或者是看本書,看部電影,上網溜躂溜躂,聽聽愛我的人說些好聽的話。但這些都不是我們的真愛,只是用來填補內心空洞的無效工具。

於是當我感受到空虛確當下時,便往散步,跟自己一個人相處,或是靜心打坐,好好地觀照自己,不再利用他人或其他事物來填補自己的內在空虛。

實在,你內在的空虛是需要你往關注的,外在的人、事、物都不起作用(有作用也是暫時的)。它需要你帶著理解和愛往承認它,觀察它,安慰它,保證你會永遠陪伴它。這個「它」,就是我們內在那個從小到大沒有得到關注和愛的內在小孩。這是心理學的層面。

在心靈的層面,這個空洞來自我們與源頭的分裂,而這「分裂」實在是一個幻象,是我們人類最大的一個迷思。

我們太多次地以為那個讓我們感到空虛的事物是外在的,因此一直在外徒勞無功地尋找。假如你願意反觀自身,回到自己的內在,陪伴自己,做自己最好的朋友,你會發現,你的內在空間加大了,內在氣力增強了,而你的外在世界也會隨之改變。

會痛的不是愛,放下那個讓你痛的人吧!藉由這樣的修煉,你會找回更多的自己。

廣告上寫著:過了25歲是肌膚活力的分水嶺,25歲以前肌膚修復力佳,熬夜跑趴玩得再瘋,只要休息幾天就能回復光彩。然而,一旦過了25歲,身體代謝機能開始走下坡,於是衰老現象開始一一浮出檯面。   今年,真的要面對自己已經成為老妹的事實了!   當過了25歲時覺得好像還好,26歲時覺...

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一張照片,一群人坐在一起卻都只低頭把玩著手機,不再跟身旁的人聊天。    常常跟另一半以app取代了見面、說話的次數,就算見了面,另一半不是在打手機上的電動,就是玩Facebook,基本上,我們已經不再交流心靈上的私密了。   記得小時候,手機還沒有那...

許多七年級生已在社會工作多年,以前常被稱為草莓的族群,在國人認知中,覺得七年級生何時進入婚姻是合適的呢?波仕特線上市調網調查國人認為七年級生在幾歲結婚較為合理,有41%的國人認為25-29歲是合理的年齡,也有32%的國人認為30-34歲較為合理,顯示在大多數人認知中,這個世代的理想結婚年齡有延後的...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又將來臨,有關母親的話題也再度發燒。而螢光幕前眾多媽媽級女星,也在在顯出幸福洋溢的模樣來。因此,波仕特線上市調網 ( http://www.pollster.com.tw )在2012/5/7針對民眾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媽媽級幸福名女人以及自己母親的類型等相關問題進行網路民調。 &n...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