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前,從55歲開始就會被定義為“老人”。他們常被認定應該“呆在家里安享晚年”;應該放棄所有自我,一切圍繞兒孫;應該只有一個愛好——帶孫子;應該不再追求時髦並收起所有審美;甚至獲取信息的方式也只應該是報紙或者枯燥的戲曲。

 我60歲,請別叫我老人!

大多數人對55歲以上的群體的認知和定義,一直延續到今天。

其實這種僵化的、錯誤的定義早該被拋棄。

 

今天60歲的人群,較之十年​​前的那群60歲,有太大的不同。

 

他們的身體和精神面貌,遠遠還沒有進入老年階段;他們的好奇心和對新事物的學習能力並不弱於年輕人,拿我們過好日子的用戶來說,“微信、朋友圈、QQ ”根本不在話下,甚至很多朋友還懂得直接網購;而他們的學識、閱歷讓他們就像一壺好酒,越發香醇。

 

老年人這個稱呼,50後不僅還沒有做好準備接受,也不應該接受。

 

以下的這些50後,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告訴全中國,60歲,請別叫我老人。我最黃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林青霞,60歲,縱使歲月的痕跡也已經爬上了面孔,但歲月也為其雕刻出最迷人的氣度。

她用歲月,寫就了“最美不過花甲”這一真理!

我60歲,請別叫我老人!

 

陳道明,59歲,仍保持驚人的閱讀量,並且堅持運動,據說其打高爾夫的體能,兩個30多歲的人加起來都比不上。

我60歲,請別叫我老人!

 

習大大,61歲,其思考力和魄力,卻讓年小他12歲的奧巴馬自嘆不如。

我60歲,請別叫我老人!

 

中國大媽。平均年齡64歲。熱愛運動,追求流行,愛唱K,結伴旅遊,讓全世界都見證了其風采,並且“中國大媽”一詞拼音,被錄入了英國皇家牛津大辭典。這樣的中國50後,你還能稱其為“老人家”?

我60歲,請別叫我老人!

 

60歲,我們最黃金的人生才正剛剛開始。

我們不應該被稱為“老人”,更不應該被“年老”的心態束縛住!

同意的,請轉發。也讓更多人關注和認同這個觀點!

據統計每天產生情侶的生成數,比我們拉屎需要的感覺兼時間!是1000比1的方式誕生;簡單來說產生一對情侶,比我們期待大便順利出來的過程,還要更為簡單。 有人認為找個自己喜歡的人,很不容易!通常會這樣覺得的人大部分是眼光高、要求準、俗語說就是很挑的人!假如以上述的特點都沒有,那大概就是神經失調...

在團隊合作中,據理力爭不一定能把事情做好,最重要的是產生效果,而且每個人也都能因此受到肯定。 那天從停車場出來,有輛白色的車子橫的插進來,兒子立刻緊急剎車然後猛按喇叭,對方也剎住了,並且回按一聲喇叭。回家的路上兒子一直在罵:不懂得主線優先的道理就不要開車!我知道他為什麼很生氣,因為對方不守...

愛情的發生,隱藏著許多伏筆,魅力總是在許許多多看似偶然,卻又刻意累積的印像中逐漸鮮明,而引爆點就在於將自我打開,讓對方靠近的剎那。飄著小雨的早晨,陽明山間一條小路的盡頭,座落著歌手殷正洋與廣播節目主持人李文媛的山間小居。 很少夫妻像他們一樣,一同上心靈成長課程、參加讀書會,在廣播節目中談...

留住的不一定叫幸福~失去的不一定是遺憾。 當一個人真心愛妳時無須挽留無須遷就 他仍會愛著你真正留住一個人的是一種感覺 ...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