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出軌了,但我不是壞人

(文/Benjamin Le)大多數人都相信自己是道德良好之人。他們知道背叛伴侶是不對的。那麼他們對自己的出軌會作何感想?人在出軌之後又是如何重塑自我認知?這些問題可以幫助我們弄明白,為何所謂“好人”也會出軌。

認知失調理論認為,如果人的想法和行為不可協調,一定會有一個佔上風。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疑惑:既然我們都知道煙與癌症的關係,為什麼還有人要抽煙?就連抽煙的人自己都知道,抽煙可能會誘發癌症。他們往往會給自己的行為找一個合理的解釋,比如“我抽的也不是那麼多啦”或者“我祖母每天要抽兩包煙呢,還活到了90歲。”他們如此這般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後,就會覺得自己的認知與行為仍舊保持一致。

與此類似,出軌之人明白自己犯了錯。他們可能會為了消除負罪感,而努力讓大事化小。《社會和個人關係期刊》(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上刊載的最新研究提出,出軌之人也會為自己的不忠而感到良心不安。但他們隨後會轉變認知,將出軌視作反常行為,以此來讓自己的良心好過一點。

心理學家的實驗

研究者共進行了四次不同實驗,將被試隨機分到“忠實”組或“不忠”組。讀者您可能會問,怎樣才能在心理學實驗環境下,讓被試背叛(或者不背叛)他們的伴侶?就算真能做到這點,出於倫理考慮,研究者也不應該這麼做。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就算擁有穩定的婚戀關係,如果為其他人吸引,也很可能會與之來往——這大概可算是一種形式較為溫和的出軌。研究者以此策劃了整個實驗。

研究者要求被試回憶一段過去的戀情,以及當時除伴侶之外,他們還曾被誰吸引。且拿美劇“老爸老媽浪漫史”裡的主角泰德打個比方。如果泰德來參加實驗,他會被要求填寫一份關於“不忠誠度”問卷。他會想起自己和前女友維多利亞那段已經結束的戀情。早年他在和維多利亞交往的時候,心裡還常常想著羅賓,時常和她來往調情。

我出軌了,但我不是壞人

下面就到了本實驗最精妙的部分:被試是提交問卷後,會收到“不實反饋”,讓他們以為自己比其他被試更加不忠(或者相反)。也就是說,如果泰德被分到“不忠”組,他就會以為自己當年與羅賓的接觸過於頻繁親密。和其他被試比較而言,他對自己當時的伴侶更加不忠。

實驗結果表明,“不忠”組比“忠實”組更易產生負面情緒。被誘導認為自己不忠之人,更不喜歡自己。他們會感到良心不安,努力想讓大事化小。所以他們會報告說,那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不能代表他們的為人(“那不是我平時的樣子”)。

簡單說來就是,人們知道對伴侶不忠是錯誤的,但這不能阻礙有些人明知故犯。一般來說,出軌之人都會很鄙視自己。但是他們會通過各種方法改變認知,把過錯淡化,讓自己感覺變好一點。這樣一來,他們的負面情緒就得到了緩解,或至少他們不會再那麼鄙視自己。他們可能不會從中吸取教訓,在將來也可能更容易出軌。

本文編譯自Scientific American: Cheaters Use Cognitive Tricks to Rationalize Infidelity

【戀愛戒斷症】-- 解方? 文:賴奕菁 面對失去愛情的強烈痛苦,失戀者最渴望的解藥,就是對方的愛。在絕不可得的情況下,為有「時間」可以逐漸淡化痛苦,平復情傷。 除了「時間是最好療傷藥」之外,有沒有其他的化解法? 有的,強者我同學提出,「斷續替代療法」--反覆的分手復合,類似臨床上的「美沙酮」戒斷法(...

【戀愛戒斷症】  文:賴奕菁 愛情,令人沉迷,心醉,溫暖,心靈充實…陷入熱戀,大腦可比打了嗎啡,飄飄然直上天堂,也如101煙火絢爛,令人神迷。 但…失戀的話…戀愛給人多少快樂,它就會「加倍奉還」。 不,不只加倍,而是連本帶利,三倍五倍的將正面情緒索...

主導權  文:蕭景云 她在茶水間忍不住哭了起來。 怎麼開始的,也說不上來. 只要開會,主任就會親臨現場"指導",彷彿把她當作隱形人,無視於她準備好的資料與內容。 起初以為自己資淺,謙虛受教聆聽,但被挑些語病後,又被客氣的捧說是公司內的新星,或是臨時改變開會議題讓她措手不及,搞得好像是主任要...

常聽朋友說:要忘記一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投入另一段感情;我個人認為,這是消極的做法,治標並不治本,在感情裏,又拉了另一個人下水,之後讓他和你嚐一樣的苦果,這樣會比較快樂嗎?反而把自己從這個泥沼裏,換到另一個泥沼裏而已。 大部份的朋友,很難放下失去的感情,在這個時候,實在不適合談新戀情,就算你的身邊,...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