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寶石傳奇

一顆寶石或鑽石的誕生,需要經過一段極其漫長的冒險。寶石孕育在地球深處與地殼岩層中,身處高溫高壓的環境下,經過幾百萬甚至千萬年的醞釀,慢慢結晶而成。生成的過程中,即便是非常微小的變動都有可能改變晶體的顏色或成分,隨著熔岩上升、地表運動,沉睡在岩層中的寶石始得以見天日,但這並非探險之旅的終點,因為甫開採、未經切割的寶石原石看起來其實與一般石頭無異,需靠工匠的巧手慧眼,悉心琢磨,才能釋放出耀眼光芒。

每一顆寶石都有著自己的冒險故事,這不但決定了其稀有性和珍貴程度,也是價值所在,即便被做成珠寶,不管經過什麼樣的切割、搭配何種設計,仍是作品的靈魂要角。依照寶石學的分類,除了鑽石之外,所有具有顏色的寶石均被稱為彩色寶石,而在彩色寶石之中,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這三大類寶石又因稀有性和高價位被稱作貴寶石(precious stone),時常應用於高級珠寶設計中。近來不少頂級珠寶展來台巡迴,鑽石及貴寶石依舊是各品牌鍾情的素材,包括梵克雅寶氣質獨特的「個性寶石」、De Beers色澤繽紛的彩鑽世界、以眾多碩大寶石打造華麗氣勢的Graff等,但若論設計概念回歸以寶石為主角,當屬卡地亞,在如今設計百家爭鳴的時代更顯得彌足珍貴。

向來有「皇帝的珠寶商」美譽的卡地亞,在這回《Cartier Royal卡地亞皇家之耀》展覽中彰顯出品牌追尋不凡寶石的熱情,超過300件、總價逾新台幣100億元的作品裡有許多難得一見的珍寶,包括重15.29克拉的橢圓形莫三比克紅寶石、5顆來自同產地且等級相近的方形哥倫比亞祖母綠、重達45.83克拉的凸圓形錫蘭藍寶石,以及一顆30.21克拉DIF梨形切割鑽石,不僅克拉數驚人,更屬於只有1%天然鑽石能入選的Type IIa類別。不同於有些品牌依循著設計尋覓合適的寶石,卡地亞選擇從寶石的本質出發,四處費心蒐羅珍奇寶石,設計師再由寶石為主體去發想繪圖,巧妙運用多元切割、金工線條、色彩搭配來烘托主石的風采。欣賞珠寶展就像是走入皇帝的珠寶閣,每一件作品、每一顆寶石都訴說著自己精彩的傳奇故事。

 

【執行撰文 /賴盈君;攝影/吳晴中;設計/林世鵬;化妝/Leslie;
髮型/Stone(Flux);模特兒 /Poly(FMI);珠寶提供/Cartier;
服裝提供/Lanvin、Burberry Prorsum、Shiatzy Chen、Vivienne Westwood、Clozzet;圖片/各品牌】

 

 

 

完整內容請見219期《明周》雜誌

 

本文出處

這年頭大家都在講年輕市場,但真要能夠吸引到他們,可不是只有在價格上做下修,又或是推出入門系列就好;對比以前買錶的需求,年輕世代更講求手錶穿搭起來好不好看,又或者這款錶是否與眾不同,這都使很多傳統品牌開始嘗試改變,除了外型和設計更大膽,在選擇的主題上與行銷方式也比過去更為靈活,一切都是為了抓住這群年輕...

「面」盤顧名思義,就是腕錶的那張「臉」,所以重要性自不言可喻!尤其是在這個強調個性,而且腕錶的功能已經從計時慢慢變成「配件」的時代,面盤所能發揮的空間絕對不僅是拿來讀時而已。話說雖然前幾年很流行所謂的「去面盤」設計,讓使用者可以直接看到機芯結構,但今年似乎又收斂了一些。透視純粹的機械結構雖然新奇有趣...

如果要說,誰是瑞士錶壇的「小屁孩」品牌?我覺得,亨利慕時(H. MOSER & CIE)應該會入列。這幾年來,亨利慕時以「叛逆」為其行銷主軸,對現況不滿,大力揭發錶壇行銷的黑暗面,四處嗆人。就像是一個出身貴族豪門,但讓所有大人們都非常頭痛,卻又長得非常英俊的叛逆小伙子。然而,今年亨利慕時推出了一款新...

「理性與感性」是鐘錶的一體二面。機械結構必須絕對的理性;然而外觀設計與行銷訴求,則已經走上感性路線。感性可以到什麼程度?最極端的,連時間都看不清楚也沒關係。例如說,接下來的這款「骷髏頭」腕錶,你可以一眼看出現在是幾點嗎?看完整內容延伸閱讀【錶誌專欄】時計魁男塾:03--從手腕看世界【錶壇焦點】最強入...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