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為什麼婆媳關係不大容易相處和諧呢?在家庭關係中,親子關係是一种血緣關係,而夫妻關係、兄弟姐妹關係相形之下其重要程度都會弱一些。

在各種家庭關係當中,婆媳之間的關係大概是最不容易相處的了。不要說那些好不容易熬成婆的老太太聚在一起,談的話題總是離不開議論兒媳婦的長短,就是那些邁進丈夫家多年的年輕女性,有空聊天的時候,也不免把聚會變成了聲討婆婆大會或者訴苦大會。處在婆媳之間的那位兒子兼丈夫,為了維繫雙方的關係,受過多少夾板氣,賠了多少笑臉,編了多少瞎話,也是可想而知的。

為什麼婆媳關係不大容易相處和諧呢?有的研究者依照弗洛伊德的思路,從婆媳對兒子兼丈夫的情感佔有欲及“戀母情結”等角度去解釋。當我們嘗試用社會心理學的視角去分析時,又會得到什麼結論呢?

婆媳雙方常常一方強調真有之情,另一方強調應有之情,結果兩方都不滿意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發現,中國人在對各種人際關係分類時,會採用一個雙維度的標準。一個維度是關係中兩個人身份角色的距離,一個維度是關係中兩個人的真情交換和義務履行的均衡。

在家庭關係中,親子關係是一种血緣關係,父母兒女以血脈相連,在以父子軸為核心的中國文化里,親子關係顯得尤為重要。而夫妻關係、兄弟姐妹關係相形之下其重要程度都會弱一些。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這些關係是與生俱來的,或者是由角色身份固定下來的。因此,我們對這些關係在情感表達上就形成了各自的區別。

對此,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稱之為“等差之愛”。意思是說,在親子之間、夫妻之間、手足之間都有來自角色身份規定的情感。這也就是梁漱溟先生所說的“應有之情”。不同的關係有不同的倫理規範,也有不同的情感類型。

此外,拋開身份角色來說,當兩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斷交往,就會形成恩恩怨怨,以及對於一個人的愛憎好惡。比如說,當我們非常崇敬自己的父親時,除了有一種兒女對父親的敬重之外,還會因為他的個人品德而佩服他,有一種超越親緣身份的評價。這就是“真有之情”。

一般來說,在家庭生活中,由於家庭成員不僅有很近的血緣關係,而且還耳鬢廝磨,朝夕相處,同時具有最切近的應有之情和最淳厚的真有之情。

當原本沒有親緣關係,“本不是一家人”的男女,由於相愛“走進一家門”的時候,主要是被“真有之情”推動的。婚姻不僅帶來了夫妻關係,而且也帶來了一大串家庭關係身份,新娘子一​​下掉進了一張關係網當中,需要四面應付。婆媳關係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關係。而對於媳婦來說,婚前與夫家的人一般交往比較少,所以,對丈夫是真有之情,而對公婆和夫家其他成員就只有應有之情。

應有之情只是一種根據角色規定的情感,例如傳統倫理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這種義務之情由於僅僅是義務,很容易讓人言不由衷或敷衍了事。媳婦心裡會想,我們之間沒有交情,我不是你從小帶大的,因為結婚,我就要對你百般照顧,我自己的父母我還沒來得及孝敬呢,能做到現在這樣我就很不錯了。婆婆心裡會想,你在我家裡出出進進,就是一家人了,你應該像個兒媳婦的樣子啊!一方強調真有之情,另一方強調應有之情,兩方都不滿意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他和她之間就很少說話了。 戀愛的時候,他們倆有著說不完的知心話,整日浸泡在甜蜜的情話中, 彷彿蜂蜜罐裡的蜜,每當想起那時的情景,他就很感慨。 婚後不久,那種甜美的生活如同過了保鮮期,他和她之間開始出現無休止的吵鬧, 從小吵到大吵,甚至氣昏了頭時動起手來, 妻子會在他身上又捶又打,...

愛是一種奇怪的東西,忽閃忽滅間的深刻,成長在彼此心里。最美麗的故事沒有結局,嘆嘗最浪漫的感情沒有歸宿,最幸福的愛情沒有言語,最深刻的喜歡沒有空間! 愛情也不完美,但是卻有彼此心靈間的默契,讓彼此感受到,愛在滋長!〝我愛你〞也就不那麼空空的了! 想你是一種甜蜜的憂傷,想你是一種酸澀的期待,想你是一種...

聽到一位女性朋友結婚的消息,一連使我難過了好幾天。可別誤會是那種「新郎結婚,新娘不是我」的悲劇發生在我身上。事實上,我只是為一樁情緣的錯過而深深遺憾。結婚的朋友是個聰慧、美麗而纖細的女孩,因此她戀愛時我們自然十分好奇,是何方君子能贏得她的芳心。 某日在一個燠熱難當的午後,辦公室裡,幾乎每個人都被盛...

我和我的男朋友恐龍喜歡逛街。 喜歡觀察人的我,發現熙來攘往的人群中,有許多情侶,都是男友一肩挑起兩個包包。 我突然扯住恐龍的手:「你願不願意幫我背包包? 「你不舒服啊?是不是天氣太熱了?」恐龍摸摸我的額頭,我搖頭。 「那麼,一定是你東西背太多,肩膀痠痛囉?」我又搖搖頭。 「我的意思是,從今以後,你願...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