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旁常有朋友陷在不健康的關係裡,進退不得。
明明好想放棄,但往往又捨不得相處時的一些甜蜜。
共同依賴症及成癮行為的國際權威--派雅.梅樂蒂,提出了健康關係有9大特徵,
快來看看目前的婚戀關係符合幾項吧!
健康關係的特徵
我發現有九種非常重要的特質有助於促進健康的關係。不論是與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朋友、或是你的良師益友,都十分適用,以下將一一詳細介紹。
① 雙方都能務實看待彼此
雙方都不會貶低或否認伴侶的真實樣貌,也不想隱藏自我現實,正如珍妮・赫莉所說:你們出現在彼此面前,留意對方,實話實說,提出自己的需求和欲求,然後放手不執著於結果。
雙方都能夠承認,對方只是不完美的凡夫俗子,於是學會什麼才是合乎現實的期待;也都能明白,伴侶總有犯錯的時候。假使伴侶有所冒犯,或是侵犯了你的界線,彼此都能去處理、面對,而不會感受到過度的壓力。
我們都常有侵犯別人的時候,也許是在肢體或性行為上侵犯他人的外在界線,也許是在知性、情感和靈性上侵犯他人的內在界線。
內在界線系統或許就是最常被逾越的。舉例來說,一個人要求另一個人十全十美,或是對伴侶尖叫怒喊、語帶諷刺譏嘲、辱罵對方或者控制過度,就是在侵犯他人的內在界線。
就拿要求女兒完美無缺為例吧!這是在告訴女兒她不配,觸發她內心羞愧和無能的感受。但天底下沒有人是完美的。所以,要求完美是既不合理,也是種虐待。
在健康的關係中,兩人都能設法忍受偶一為之的界線侵犯,而不至於因此拋棄伴侶,或在某方面看輕自我。但雙方並不會把這視為常態。對於維持自我和自尊,兩人都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裡,也會去擁護這條底線(所謂的底線,意指你無法忍受的某件事或某種行為。如果這件事或這種行為發生了,你寧可結束這段關係,也不願意容許它發生)。
② 對於個人成長,雙方都要負起責任
彼此都要持續成長,努力不懈邁向復元。尤其,要從共同依賴的五項核心症狀復元。無論是哪一方,都要為自己做到下述的事情:
‧ 雙方都能自重,特別是在爭吵時。彼此都不會要求伴侶要無時無刻以自己為主。
‧ 自我界線或自我保護是雙方各自的責任,特別是在爭吵的時候。
‧ 雙方都能當個好聽眾,因為你們保有界線,能藉此過濾接連不斷的訊息,讓你們能夠聆聽,並且注意到對方真正表達的意思。
‧ 雙方都有責任去確認和適當分享自己在肢體、知性、情感和靈性上的現實,彼此都不會要求對方去猜測自己的真實,或容許對方去決定自己的真實。
‧ 雙方都有責任去確認自身的需求和欲求,以及知道在何時、以何種方式、與何種對象分享,才叫作適當。雖然兩人相互依賴,但都另有外援(好比幫助者、朋友、來自戒癮十二步驟療程和其他支持團體的人)。當你尋求支持,而伴侶的回答必須是「不要」時,你就可以轉而向這些人求助。
‧ 雙方都有責任,要學習適度地體驗和表達自身的真實。彼此都不會期待對方去容忍極端的表達方式。
③ 雙方都有責任,維持自身的成人自我狀態
對於當下發生的事情,健康的人會有成熟的成人情感,並且承認他們的想法會產生相應情緒。然而,就如第十一章中所述,復元中的共同依賴患者偶爾會多多少少,體驗到過往的兒童情緒現實,因而陷入兒童自我狀態。
在健康的關係中,雙方都會負起責任,避免出於兒童自我狀態而做出不當行為,並且妥善溝通發生的事件。雙方在這段過程中不虐待任何人,也能找到方法回歸成人自我狀態。
復元中的人會發展出一種能力──能說服自己回到成人自我狀態。譬如,與自己內心的那個孩子進行私密對話。如果這種方式對你效果不佳,你也可以尋求他人協助,像是幫助者、成熟的朋友、或是諮商師。
如果你的伴侶夠成熟,或許可以找伴侶幫忙,但在這麼做的時候,你必須小心幾個容易影響關係的陷阱。
就算觸發你陷入兒童自我狀態的事件,是在與伴侶互動時發生的,但原始的童年創傷並非由伴侶造成,而是你對創傷的記憶誘發你陷入這個狀態。至於你的伴侶,他(她)並不需要對童年受虐和它的後續效應負責。
在一開始時,你就要向伴侶坦白你正處於兒童自我狀態。或許你能這樣說:「現在的我覺得自己好弱小。我正處在兒童自我狀態,需要別人來幫助我。」但你要盡量避免利用這種脆弱來虐待伴侶,例如耍弄技倆,期待伴侶拯救,或是控訴伴侶為何一開始要害你陷入這種兒童自我狀態等等。
④ 雙方都把重心擺在解決問題上
每個人都有些需要解決的老毛病,不管我們喜歡與否,這些問題總是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上反覆重演。
在健康的關係裡,雙方處理問題時,著重在「如何才能最有效率地解決問題」。接著,對於彼此同意的解決方式,各自負起責任去執行。這其中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一旦關係中的雙方開始想為自我辯白,或證明自己是「對的」,邏輯和復元就整個被拋諸腦後了。
我曾經歷一個尷尬的處境,把家裡卡車的擋泥板給撞凹了。到家時,先生走向卡車,問我:「發生什麼事了?」
我說:「我忘了打進P檔,車子就撞到樹了。」
培德說:「噢!那,我想我們還是別修了,不太划算。」
這件事情就到此為止。我們同意的解決方式,就是讓擋泥板維持原狀,他一次都沒問我說:「你幹嘛撞凹它?」或是罵我愚蠢、粗心大意、無能。
我們達到一次機能非常健全的交流,讓我明瞭我們跟從前相比,已有相當大的進步。
從前的我們會把隱忍數週的怨氣,統統發洩在那撞凹的卡車上。
⑤ 雙方都能撥出合理的時間,對伴侶提供親密與支持
其中一方表達需求和欲求時,另一方可以在盡其所能地支持之餘,卻毋須犧牲自己的自我照顧,也不必替對方做他的工作。
在機能健全的關係中,任何事情都不會只有單方面。或許某一天,你是那個有需求和欲求的人,但隔日就角色對調,變成你的伴侶需要幫助。
⑥ 雙方都能發展出「富足」的人生
在我看來,價值、權力和富足都是彼此相關的,價值和權力相輔相成,同時增減,只要我們更重視自我價值,就能賦權於自我。換句話說,我們對於照顧自我的勝任感也就能提升了。
當我們賦權於自我時,增進了自我的價值感。同樣地,若我們缺乏自我照顧,因而減損了自我的權力感,我們的價值感也會降低;反之亦然。
以下有兩種方式可以產生自尊或自愛,進而讓自己感覺有價值:⑴做出有利於自己的選擇,以及⑵主動照顧自我,而非因為他人不照料你、不尊重你或是傷害了你,於是被動地懲罰他人。
我發現,被動還擊或是懲罰他人,往往得不到任何好處。只要你不再拚命放大被拒於門外的感受,或許就能明白,別人那些讓你看不順眼的行為,往往只是為了要照顧自己,根本不是為了要傷害你。
在力行自我照顧,並能將自身的價值感和權力感維持在不錯的程度後,我們似乎就能吸引各類型的富足:友誼、金錢、和平、活力。而這種富足狀態,又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的價值感與權力感。
我有位六十幾歲的朋友,他去參加治療,努力從共同依賴症復元。他開始肯定自我,五年過後,他開創了一項健身計畫,並且持續參加戒癮十二步驟療程的討論會,或是和諮商師面談,每週固定進行好幾次。
他的人生開始綻放,而他那份幾乎全與人際接觸相關的工作也十分成功。他還嘗試了一些極富創意的活動,效果也都不錯。
他說,這份富足就來自於重視自我、賦權於自我,以及抱持開放態度,讓至高無上的力量賦權和賦予我們價值。
⑦ 雙方都能協商並接受妥協
在你體驗到越來越多的自我重視、自我賦權以及富足時,你就能放棄總是想為所欲為的念頭。你擁有足夠的活力、和平與安靜,所以不見得每件事情都必須百分百合乎你心意。
珍妮・赫莉下了個結論,她指出,你的所思所為不再出於匱乏,而是出於富足。所以妥協的時候,不再像硬生生被奪走了什麼。雖然自己的需求和欲求只能滿足一部分,但兩人都能承受得起那份焦慮,而且都能接受讓伴侶依據自身的價值體系來行事。只要不會對點頭同意的伴侶造成「虐待」就好。
舉個例子,我喜歡把東西擺得整整齊齊,最好都收進櫃子裡,甚至可能到了有點過火的地步。對我來說,先把東西收好,要找的時候才更容易。
我的先生說過,雖然他喜歡東西都物歸原位,但他發現,如果東西收拾得乾乾淨淨,要用的時候,他會找不到它們。他一直在學習,當東西被收起來的時候,要去哪裡才能找到。但與此同時,他仍然把許多個人物品擺在檯面上,好讓自己找到,所以東西就變成一堆一堆的。在家中,他的桌面上、廚房的流理台上、他的五斗櫃上,還有浴室的洗手台上。
我現在能笑笑地說起這件事,不過多年以來,我可不覺得舒服或有趣。事實上,我把自己弄得愁雲慘霧。每次走進房子,我一看見東一堆、西一堆,就咬牙切齒地喃喃自語起來:「我受不了了,一定要把那些收起來。我受不了了,一定要把那些收起來。」這樣的思考過程讓我感到沮喪又混亂。
其實,讓我不開心的不是那一堆一堆的物品。而是當我盯著那些東西時,腦海裡產生的想法。
有一天,我對他說:「這樣不行,我受不了東西堆成這樣。我要把東西收起來,這樣我才找得到。」
他回答我:「可是你收起來的時候,我會找不到。如果看不見東西放在哪裡,我就不曉得要上哪找。」
於是我想了想,然後說:「我們得想個辦法才行。如果我願意不要收得那麼徹底,你可以減少你堆放物品的數量嗎?」
培德仔細想了想,同意試試看。因此,現在那些堆放的物品少了些,而收起來的東西多了些。至於還堆在那裡的,我更努力去忍受;而對於收起來看不見的,他也更努力學習怎麼樣才能找到。當雙方各退一步,情況也好轉了。
有件事對我內心的安寧很重要,我終於能夠擺脫令我感到混亂沮喪的念頭,心念一轉變成:「噢,這不是挺有意思的嗎?那些東西在這週也沒增加多少啊。」這樣的思路所衍生的感受,就沒有那麼令我不開心。
在我們開始共同設法妥協時,我不再想控制那些東西有多大一堆,或是他要不要把鞋子給收起來,但培德開始收納好更多物品;我們還決定在房子後頭加蓋六百平方呎的空間,純粹是為了堆放他的物品。我也答應了他,不會進去那間房間收拾,他則同意我可以決定客廳的模樣,而且不會讓狗爬到家具上面。這些顯然微不足道的妥協,乍看之下似乎沒什麼關連,但你想都想不到,這對我們的關係產生了多大的改善。
⑧ 儘管存在差異,多半時候仍然能欣賞對方
在雙方有意識的努力下,常常能合理地聚焦在對方身上你喜歡的那些優點上。就算遇上不太討喜的地方也無妨,誰也不必去操縱、控制,不需強迫伴侶硬要成為某種樣子,好讓操縱的一方心情愉悅。
你維持的舒適程度恰恰好,是因為你能照顧自己,包括改變自己的思考重心,重新看待過往令你氣餒的議題。我發現,我能欣賞伴侶殊異於我的程度,正與我照料自己的程度成正比。把自己打理得越好,你就越能寬心自在,放手讓伴侶做自己。
⑨ 雙方都能直接了當地溝通
需要親密和支持時,雙方都有責任清楚直接地陳述表達,這點在第十一章已經敘述過,雙方也都有責任,讓溝通保持得言簡意賅。達到簡潔的工具之一,就是第十一章中所述的四句原則。
不曉得大家的情況和上面說得符不符合呢?
其實除了關係評估中,在她的書中還有許多對於婚戀關係維持的方法,
也提出了為何關係總是破局的癥結,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找她的書來閱讀一下。
內容摘自:派雅.梅樂蒂《當愛成了依賴:為什麼我們愛得那麼多,卻被愛得不夠?》(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