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景一:自我犧牲,對方緊張

你和男朋友吵架之後,很久沒有去他家裡了。現在他終於向你認錯,你也原諒了他,他的父母非常開心,親自打電話來請你去吃飯,還問你想吃什麼。你想也不想地說:“隨便!”後來,男朋友告訴你,因為你的一句“隨便”,未來的公婆緊張了好半天!

很多時候,我們想用“隨便”來表示客氣和尊重,結果卻在無形中加重了對方的心理負擔。為了不至於拍錯馬屁,聽的人開始不斷猜測我們到底怎麼想,而我們自己,則在被猜測中享受著類似自我犧牲的快感。倘若這種“犧牲”沒有引起對方足夠​​重視,我們就開始憤憤不平地委屈起來,直到關係出現問題。

換個詞說說:

不說隨便,說“喜歡”——當對方真心誠意地想為你付出時,坦率而大方地告訴對方你喜歡他(她)為你做什麼,這,才是真正的尊重。而人際關係,也將在需要和被需要、肯定與被肯定中健康愉快地發展下去。

女人千萬別隨便說“隨便”!

圖片來源

情景二:胡亂放棄,誇大不快

部門開會,討論一個重要方案,在大家紛紛舉手通過之後,你提出了相反意見,因為你覺得這個方案有漏洞。所有的人都對你側目,因為你的反對會讓大家功虧一簣。僵持了一段時間後,你終於說:“那隨便大家吧!”

人際交往之中,難免有衝突或者意見相左的時候。當我們實在勢單力薄、無法扭轉局面時,其實,放棄不是唯一的選擇。換一種方式表達,會讓我們擁有更多主動性。

換個詞說說:

不說隨便,說“保留”——我們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同時給別人一個認識問題、嘗試錯誤的機會。保留意見意味著我們對事情負責,“隨便”則有逃避責任之嫌;保留意見意味著我們並不否定自己,“隨便”則常常擴大負面情緒。兩相對比,自然還是“保留”的好。

女人千萬別隨便說“隨便”!

情景三:敷衍應付,傷害關愛

“女大當嫁”,從你25歲生日那天,母親就開始緊張起你的婚事,不斷託人給你介紹男朋友。忙得不可開交的你根本無心戀愛,但又害怕傷著母親,於是每次都說:“隨便,隨便,您安排吧!”

不忍心傷害,卻又在一次次地傷害,因為誰都看得出來“隨便”其實是敷衍和應付的遮陽傘。長期被自己關愛的人這樣“隨便”地對待,最後不心灰意冷才怪。

換個詞說說:

不說隨便,說“且慢”——真誠地告訴對方:謝謝你為我做的一切,不過,且慢一點,我還沒有準備好如何接受你的愛情,讓我們從朋友開始吧。

女人千萬別隨便說“隨便”!

情景四:亂發脾氣,摧殘人脈

你因為被老闆批評太過自由散漫而很不開心,搭檔阿元看在眼裡,主動湊上前來跟你搭訕。他說:“哎!愉快點哦,否則我可要換一個伴嘍!”你“啪”地把文件夾摔在工作台上,大吼:“隨你的便!”

人在遭受挫折的時候,容易向親近的人轉移不滿,同時會出現言語和行為上的“退行”——變得像一個孩子似的任性刁蠻、不負責任。而無論多麼牢固的人際關係,都可能會在這種“隨便”的反复摧殘下出現問題。

換個詞說說:

不說隨便,說“難過”——告訴對方:你這麼說我很難過,我現在更需要你來安慰我/鼓勵我/愛我/肯定我……當你學會這樣的表達,你會發現,其實我們想要的東西就在我們的嘴裡——清楚地說出來,我們的愛情、友情、親情才不會因為情緒的氾濫而惡化。

文章來源

因為親密、因為熟悉,便少了關注、少了體貼;所以就常輕忽了、漠視了。這是我們性格的劣質,也是我們情緒的慣性,我們縱容著自己,卻傷害著親人,到後來也傷害了自己。一個對相愛的戀人結婚五年了,一直沒有孩子,感情濃濃淡淡,日子忽晴忽暗,最後因為一件小事走到離婚的邊緣。分手是男人先提出來的。他的理由是與其兩個...

那一年,他突然出現,長得不怎麼起眼,在室友小娟的慫恿下, 勉強和他交往。慢慢地,發現他的善解人意與溫柔體貼,日子一久, 倆人關係密切,感情穩定,並獲得多方同學的祝福。 大四畢業那一年,有一天,他對我說:「我已經申請到研究所獎學金,不過在美國, 這一去不知多久...

著名的心理學家 弗格姆(E.Fromm)在他的名著(愛的藝術)中有這麼一句名言: 不成熟的愛是 -- 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 ---- 而成熟的愛是 -- 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 一個人付出的愛是不是成熟,從他最原始的動機與表達得到驗證。 如果是...

分手,往往是戀人間最忌諱的話題。 然而,說也奇怪,分手卻很容易脫口而出。而失去理智的戀人們,也因為輕易的說出氣話而做出分手的決定。 輕微者或許還會復合,嚴重者也許就這樣分的乾淨。只是,有必要嗎?哪對情人不吵架呢?如果鬧了意見就要分手的話,那愛情還有什麼意義可言呢? 世上既沒有百分...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