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師教你如何問問題 
文●王茜穎 

學習問一個好問題,是這次台灣諾貝爾科學營最重要的功課。

五十位來自台灣各地的基礎科學資優生,十二月十一日,與六位來自全球的諾貝爾獎得主,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對談。為了這場可以「開眼界」的會面,學生先是在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接受兩天、十五個小時的密集訓練。課程包括光化學、表面與奈米科學、量子力學等十堂專業科目,由台大、清大、中研院教授與研究員輪番上陣指導。

接著,為了爭取當面提問的機會,前一天晚上,五十個學生絞盡腦汁,只為擠出一個好問題。十點截止,不願放棄機會,不少人拖到十一點才交。全部學生總共交出三十個問題,接著由中研院的兩位研究員林志民與倪其焜負責篩選,因為隔天的對談中,只有八張發言條會被選中,由學生當面向大師們提問。

「即使是一個受過well-trained(良好訓練)的教授,也不見得可以問出一個好問題。」林志民一語點出提問的難度。

要能問一個好問題,確實大有學問。除了要具備膽識和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外,諾貝爾科學營的手冊上提出了問好問題的幾個原則:一、好問題是經過思考的,應避免類似What、Why這些不用想就能問的問題;二、應就主題進一步發揮,例如:「如果能……,是不是就能……」;三、先行推演疑問再發問,例如「我做了……推演,但仍有……無法想通之處」。

林志民還強調:「應該多問How的問題,因為科學就是一門關心How的學科。」

只有八個問題獲選可提問 

與大師們正式會面前十分鐘,五十位學生先集合坐定。像是公布選秀得獎名單一般,兩位研究員公布連夜篩選出的八個問題。唱名之後,學生們又開始一堂提問課,由研究員向學生一一分析每個問題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並指導學生如何修正或進一步延伸他們的問題,並建議發問的對象。

「這個問題建議你問波蘭尼,不要只問量子力學研究有多困難,我們誰都知道很困難,但即使困難,還是要做點事情。你應該問:『我們能做什麼?從中又能學到什麼?』」

「通常人家都問:『得到諾貝爾獎後,生活有什麼改變?』他們會跟你說,很忙很忙,邀約太多了。但問他們:『你的人生目標是否因此改變?』就變得很有創意。」

會談正式登場,緊握著麥克風,台大化學系學生胡立志用青澀但流暢的英文問賀西巴赫:「如果,能再年輕一次,你想研究什麼領域?什麼最有挑戰性?」

「很多年輕學生都愛說,東西都被你們這些人發現光了,我們還剩下什麼可以做的!」賀西巴赫的幽默引起在場所有人哄堂大笑,「年輕人,你們比年長的人有更大的優勢,你們繼承了前人的很多方法,理論的、概念的、實驗性的,讓你們能夠進一步去發掘身邊許許多多的新問題。」

很多台灣父母都期待能教出得諾貝爾獎的小孩,讓孩子學會問問題,應該是第一步。

每個女孩子其實都很清楚知道的選擇愛自己的人才不會受傷去追自己愛的人一定會受傷一定會心痛因為每個人都告訴過她「主動的女孩不會被珍惜的」然而,她還是會因為喜歡你鼓起勇氣告訴你她對你的依戀還是像飛蛾撲火一樣為你受傷為你付出男孩子一定要清楚地知道其實倒追你的她絕不是一個沒有人愛的女孩她身後會有很多仰慕者她只...

很多女生在感情上,都是屬於盲目型的。明明知道對方很花心、愛劈腿,明明知道自己很受傷、很難過,可是卻老是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原諒對方。我真的不懂,為什麼不乾脆一點分手呢?很多人說因為還很愛對方。但是對方的所作所為,只會讓妳傷心難過的話,這已經不是用愛不愛就能說得通的。對方的心已經不再屬於妳一個人的,...

有一回我半夜腹部絞痛,以為是晚餐吃壞肚子,連忙從床上跳起來直奔廁所,結果沒多久我大叫他的名字,他從睡夢中驚醒,緊張的跑到我旁邊問我:「怎麼了?」我說:「我肚子好痛,眼睛看不到了……」後來就昏厥過去。過了幾秒後,我醒來,發現他不但早已幫我擦好屁股、穿好褲子,還抱我回床上休息...

傳統的愛情是「線性」L型(Line)-遇到一個喜歡的人,開始約會、交往,到「認定」他,進而走入婚姻。好像當我們到了一定年齡就應該要進行到某個愛情階段,比如說,20多歲時應該多交往些人選,以便選定下一步作為結婚的對象;30歲時就應該有不錯且可以論及婚嫁的對象,否則就會被大家稱做「敗犬」;如果到了40歲...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