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師教你如何問問題 
文●王茜穎 

學習問一個好問題,是這次台灣諾貝爾科學營最重要的功課。

五十位來自台灣各地的基礎科學資優生,十二月十一日,與六位來自全球的諾貝爾獎得主,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對談。為了這場可以「開眼界」的會面,學生先是在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接受兩天、十五個小時的密集訓練。課程包括光化學、表面與奈米科學、量子力學等十堂專業科目,由台大、清大、中研院教授與研究員輪番上陣指導。

接著,為了爭取當面提問的機會,前一天晚上,五十個學生絞盡腦汁,只為擠出一個好問題。十點截止,不願放棄機會,不少人拖到十一點才交。全部學生總共交出三十個問題,接著由中研院的兩位研究員林志民與倪其焜負責篩選,因為隔天的對談中,只有八張發言條會被選中,由學生當面向大師們提問。

「即使是一個受過well-trained(良好訓練)的教授,也不見得可以問出一個好問題。」林志民一語點出提問的難度。

要能問一個好問題,確實大有學問。除了要具備膽識和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外,諾貝爾科學營的手冊上提出了問好問題的幾個原則:一、好問題是經過思考的,應避免類似What、Why這些不用想就能問的問題;二、應就主題進一步發揮,例如:「如果能……,是不是就能……」;三、先行推演疑問再發問,例如「我做了……推演,但仍有……無法想通之處」。

林志民還強調:「應該多問How的問題,因為科學就是一門關心How的學科。」

只有八個問題獲選可提問 

與大師們正式會面前十分鐘,五十位學生先集合坐定。像是公布選秀得獎名單一般,兩位研究員公布連夜篩選出的八個問題。唱名之後,學生們又開始一堂提問課,由研究員向學生一一分析每個問題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並指導學生如何修正或進一步延伸他們的問題,並建議發問的對象。

「這個問題建議你問波蘭尼,不要只問量子力學研究有多困難,我們誰都知道很困難,但即使困難,還是要做點事情。你應該問:『我們能做什麼?從中又能學到什麼?』」

「通常人家都問:『得到諾貝爾獎後,生活有什麼改變?』他們會跟你說,很忙很忙,邀約太多了。但問他們:『你的人生目標是否因此改變?』就變得很有創意。」

會談正式登場,緊握著麥克風,台大化學系學生胡立志用青澀但流暢的英文問賀西巴赫:「如果,能再年輕一次,你想研究什麼領域?什麼最有挑戰性?」

「很多年輕學生都愛說,東西都被你們這些人發現光了,我們還剩下什麼可以做的!」賀西巴赫的幽默引起在場所有人哄堂大笑,「年輕人,你們比年長的人有更大的優勢,你們繼承了前人的很多方法,理論的、概念的、實驗性的,讓你們能夠進一步去發掘身邊許許多多的新問題。」

很多台灣父母都期待能教出得諾貝爾獎的小孩,讓孩子學會問問題,應該是第一步。

   採訪撰稿/陳欣.本文特別感謝季明眼科診所 陳季明醫師提供專業諮詢   台灣平均工時是全球數一數二,導致上班族用眼過度,尤其是眼睛必須死盯電腦的上班族,最容易傷害眼睛。隨著科技進步,每天用眼的時間較以往增加了一倍以上,加上長時間近距離看電視、打電腦上網、滑手機,甚至...

   撰文/萬建樺.整理/傅啟倫.本文特別感謝衡陽法律事務所 萬建樺律師提供專業諮詢   有一患者為求外貌美觀,因而委請醫師施打電波拉皮,事先告知醫師有特殊過敏體質。經過醫師評估後,仍然認為可施作此療程。然而,在施打麻醉劑後,患者卻馬上過敏休克,經急救後宣告不治。 &n...

   採訪撰稿/陳欣.本文特別感謝康軒牙醫診所 余迺昌院長提供專業諮詢   牙齒矯正已在台灣流行多年,各種矯正方式輩出,矯正技術也不斷與時俱進,近年來隱形牙套因為藝人配戴引起話題,不只「牙套妹」蔚為普遍,原本怕戴大鋼牙的男性上班族,也越來越多成為「牙套哥」,不過,要選擇...

採訪撰稿/陳欣.本文特別感謝維格醫美集團兩性康復及再生醫學中心 李伯寧醫師提供專業諮詢   乳暈的顏色及大小備受很多女性大眾的關注,特別是乳暈的顏色更是焦點,乳暈是乳房組織的一部份,相對於胸部的皮膚有較深的顏色,在兩性交往的過程中,它的黝黑與否,常陷入與性經驗多寡成正比的迷思當中,不但影...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