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別壓抑了孩子,讓他們學會誠實的表達自己~

 

外表表現很乖的小孩就是好的嗎?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的情緒,其實要能適時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才是好的,如何幫助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及需要是一項重要的功課,尤其是父母的話語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父母要能學習以正確的話語引導他們讓孩子知道該如何做有效的表達以正確的方式去訴說自己的情緒喔!

 

別壓抑了孩子,讓他們學會誠實的表達自己~


家長對孩子的一些情緒迷思:

應讓孩子學習誠實表現自己的情緒
我們時時會聽到有家長教導孩子:記得不能哭哭喔,這樣多羞羞臉,或是不要亂吵亂鬧你真的很不乖,其實孩子有這些情緒背後基本上一定有一些原因,不要斥責孩子們不要哭不要吵鬧,這樣不會解決任何問題,小朋友在這個階段應該誠實去表現自己的情緒,我們父母才能真實知道他們心情或心理正遭遇到什麼,我們應當去了解詢問的是為何小朋友們會有這樣的情緒反應,該如何陪伴他們去面對它、去解決它,這才是爸爸媽媽應當去引導幫助孩子們學習的。

當然不是孩子的情緒表達失控了都無須去制止,而是能夠了解後再慢慢去引導安撫他們,讓孩子了解該如何去正確的抒發並學習克制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要變成了一味的要小朋友忍耐壓抑情緒,有些小朋友外表表現很乖,但是其實是壓抑了自己的情緒當遇到了甚麼事情都變得不願意說,對於未來情緒上的管理及人格發展其實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其實每個人都需要有情緒的表達出口,勇敢地表達自己,父母以愛心來陪伴引導孩子成長是一項很重要的課題。

 

別壓抑了孩子,讓他們學會誠實的表達自己~


別讓孩子貼上了負面的標籤
我們常常會犯的另一個錯誤是會無形間幫孩子們貼了標籤,比如說:你怎麼那麼不聽話呢? 怎麼會連這個都不懂長大該怎麼辦? 或是你是最聽話的孩子,要繼續當個乖寶寶喔,其實這些話語都是帶有很大的影響力,小孩子他們都是懂的,往往這些話語會讓孩子認定自己就是這個樣子,而努力去回應父母給自己的標籤,有時往往會自我否定或是過於乖巧而不敢去嘗試,孩子們會希望去回應父母對自己的期待,所以我們的話語要特別的注意,千萬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被貼了標籤而不敢去嘗試自己的想法或是活在了這些話語的框架中。

所以父母的言語對孩子們的影響是很重大的,學習以正面的言語去引導讓孩子們讓其從中碰撞,學習表達自身感受但是也懂得收斂,這是需要時間也需要耐心去實行的,也是一項很不容易的功課,當孩子們樂於跟我父母分享他們的想法真正懂得把他們的感受跟你說時,父母應該能感受到從中無比的喜悅及為他們能勇敢表達自己感到開心吧,有耐心、願意傾聽,小孩才能真正的快樂成長~

 

 


參考來源: 小孩很乖就是好? , PIXABAY

我們都曾經以為,有些事情是不可以放手的。 我們不會放棄一個人。我們不會離開一個人。 我們不會讓一個人離開我們。 我們不會讓那個不愛我們的人得到自由。我們不會忘記。 是的,我們咬牙切齒的說:我是不會放手的。 其實,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放手的。 ...

從前有一個女孩 她喜歡上了一個男孩 那一個男孩是很活潑的那一種 一直都擁有很多的朋友他也很愛玩 所以一直也都有女生喜歡他 那女孩一直不知道該怎麼認識他 所以只能夠默默的喜歡著他 直到有一天她知道了她有個朋友認識那男孩 於是她就要她朋友把它介紹 讓他認識 她朋友...

根據統計,在台灣,一個正常條件的女人如果在27歲到32歲間還沒嫁出去,那她肯定會成為家人親友鎖定攻擊的目標。不用擔心,撐過了32歲,所有的家人親友就會忽然像被下了蠱一樣,全都瞎了啞了聾了,對妳的單身未婚假裝視而不見,其實是深怕戳到妳內心的痛處。你問我這個統計精準嗎?從何得來? 我只要告訴你,我有四...

今天無意在電視上聽到一段話,說無論我們在外如何的廣結善緣,認識了許多不同的朋友,接觸了許多有趣的事,到最後回到自己的房間裡,回到自己的窩,又發現,其實我們最後也只有自己而已。就像我們當初來到這個世界上一樣,只有自己而已。    原來,人是孤單的。然後,在害怕之餘,不斷的看著答錄...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