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約翰·勞勃生是英國的一名殘疾人,他只有一隻左手,全身癱瘓在床,只有右眼能見到一絲光。

他並未把自已關在黑暗裡,他用上天賜給他的僅有的那一絲光亮,讀書看報。他想,上帝既然給了他一絲光亮,就是沒有將希望的門關死。冥冥之中,他似乎在等待著什麼。等待什麼
呢?這個淒苦的人世,有什麼可以為他帶來安慰呢?

一天,勞勃生在讀報時看到一篇文章,此文介紹遠在庫侖山里的一位姑娘,名叫美麗絲,29歲,與他同年。也是全身癱瘓,只有雙手可以略動。

勞勃生的心在那一刻被觸動,柔軟得可以滴出水來。他用右眼能見到的那一絲光亮,寫了一封信安慰她。他寫道:“上帝並未完全拋棄我,他給了我很狹窄的一絲光亮,讓我看到了你
——和我同樣不幸的朋友。”

他為她描述他的“快樂”生活:“我只有一​​隻左手,不用擔心另一隻手來和它搶東西了。”“我整天躺在床上,我想我的前世一定是​​個懶惰無比的人,為他的來生許下了這個連屋子都
不用出去的心願……”

“想知道我更多的快樂嗎?給我回信吧!”勞勃生在信的末尾寫道。過了三個月,美麗絲果然來信了,告訴他,為了給他回信,她花了整整兩個月時間才完成。“但這是一項多麼艱苦而
又偉大的工程啊,我從中找到了以前從來未曾見到的樂趣,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麗。”美麗絲寫道。從此,這一對殘疾人書信往來不絕。

一天,勞勃生收到一封信,讓他意想不到的是,美麗絲竟然向他求婚。美麗絲在信中說:“雖然,我們絕對不可能生活在一起,但我們可以成為一對精神上的恩愛夫妻,互相關心,互
相鼓勵。親愛的,你同意嗎?”為了盡快回信,約翰·勞勃生用顫動的左手只寫了幾個字:“親愛的美麗絲,你是個勇敢、聰明、真誠、可愛的好姑娘,你的要求,我同意,我千萬個同
意。親愛的,當你接到我這封信的時候,你就是我的妻子了,我願意在我們同去的時候,能夠葬到一起。”

愛情就這樣誕生了,誕生在兩個幾乎被上帝扔掉的人身上。他們的生命開始有了色彩,告別了黑白照片的時代。

每一天,當第一縷陽光照進來的時候,勞勃生都會自言自語地說道,親愛的美麗絲,早上好。他把所有他能看到的東西,都當做是美麗絲給他的祈禱。每一天,當月光爬上床頭的時候
,美麗絲都會情不自禁地說道,親愛的勞勃生,晚安。她把所有她能看到的東西,都當做是勞勃生給她的祝福。就這樣,這對信函上的恩愛“夫妻”開始了長達一生的精神上的愛情生
活。

他們在信中琴瑟和鳴,夫唱婦隨。勞勃生為美麗絲講他看到的好聽的故事,美麗絲為勞勃生講她心中的感受,如果分成行,那些文字就都是愛情的詩。當然,他們說的最多的,仍然是
那個共同的理想:死後能葬到一起。

勞勃生一直活到1994年,享年63歲,而當他的死訊傳​​到他的“愛妻”美麗絲那裡時,美麗絲也跟著離開了人世,就像約好了一樣。人們在美麗絲的臉上看到了快樂和滿足的神情。

好心的人將他們的骨灰合葬到了一起,墓碑上是勞勃生和美麗絲的名字,緊緊依靠著,風風雨雨,不離不棄。

出處來源:http://www.xiaogushi.com/

儘管科學家一個接一個的科研成果讓我們對記憶有了越來越多的瞭解,但直到今天,科學家所發現的所謂大腦的秘密也只是冰山一角,在很大程度上,大腦和記憶仍是神秘的。 研究人員認為,記憶是一個過程,並且當你記憶的時候,實際上就是你把保存在大腦中零零碎碎的資訊進行重建。 但讓人不解的是,究竟...

因為遇見妳所以對不起因為喜歡妳所以對不起因為愛上了妳所以對不起因為想見妳所以對不起因為想貼近妳所以對不起自私的想法逼的我喘不過氣遇見妳卻想擁有妳喜歡妳卻想佔有妳愛上了妳卻奮不顧身想限制妳想見妳卻發現我正在害妳貼近妳卻了解這是無法控制的深淵對不起讓妳操煩了抱歉又讓妳失望了我會再多努力一點的...

看著現在的我回想著從前那時的我,好快樂,好幸福,真的,笑容很美那現在的我呢,快樂,但並不是從前的快樂只是幸福不在快樂跑那了,幸福躲那了也許是離開的那天,我把妳和幸福快樂一起遺忘了但事實是,我忘記了快樂我失去了幸福,也失去了妳,我卻忘不了妳原來,妳一直都在一直告訴自己,不可能不可能,根本就不可能這是...

當今社會,是個充滿變數的世界。追求個人發展和個人自由,努力擴展自己的生活和生命,追趕社會潮流,已成為一個永續經營、終其一生的過程,不再是存在於某種特定階段的特定內容。可惜的是,生活中仍有許多人不能理解這一道理,面對成功機遇的逝去,學習時間的流逝,年齡的無奈增長等,整個人便好似被洗過腦,認為失去了時...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