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從前有一個仗義的廣交天下豪傑武夫;臨終前對他兒子講,別看我自小在江湖闖蕩,結交的人如過江之鯽?其實我這一生就交了一個半朋友。

兒子納悶不已。他的父親就貼在他的耳朵跟前交代一番,然後對他說,你按我說的去見見我的這一個半朋友。朋友的要義你自然就會懂得。

兒子先去了他父親認定的“一個朋友 ”那裡。對他說:“我是某某的兒子,現在正被朝廷追殺,情急之下投身你處,希望予以搭救!”這人一聽,容不得思索,趕忙叫來自己的兒子,喝令兒子速速將衣服換下,穿在了眼前這個並不相識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自己兒子卻穿上了“朝廷要犯”的衣服。

兒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關時刻,那個能為你肝膽相照、甚至不惜割捨自己親生骨肉搭救你的人,可以稱作你的一個朋友。

兒子又去了他父親說的“半個朋友 ”那裡。抱拳相訖把同樣的話敘說了一遍。這“半個朋友 ”聽了,對眼前這個求救的“朝廷要犯”說:“孩子,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這裡給你足夠的盤纏,你遠走高飛快快逃命,我保證不會告發……”

兒子明白了:在你患難時刻,那個能夠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也可稱作你的半個朋友。

那個父親的臨終告誡,不僅僅讓他的兒子,也讓我們懂得了一個交友的道理:你可以廣結朋友,也不妨對朋友用心善待,但絕不可以苛求朋友給你同樣回報。善待朋友是一件純粹的快樂的事,其意義也常在如此。如果苛求回報,快樂就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同時隱伏。畢竟,你待他人好與他人待你好是兩碼事,就像給予與被給予是兩碼事一樣,你的善只能感染或者淡化別人的惡,但不要奢想根治。

當然,偶爾你也會遇上像你一樣善待你的人,你該慶幸那是你的福氣,但絕不要認定這是一個常理。因為人生只有一個半朋友。

出處來源: http://www.puresky.org/

小的時候,明亮溫暖的下午,她會站在他家的窗下,高聲喊著他的名字。然後他會從窗口探出小小的腦袋來回答她:“等一下,3分鐘!”但她通常會等5分鐘,因為他會躲在窗簾後面,看著她在開滿花的樹下一朵一朵地數著樹上的梨花。當他看到分不清哪個是花,哪個是她的時候,才會慢吞吞地下樓去。她看到...

小蝸牛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媽媽: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小蝸牛:毛蟲姊姊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媽媽:因為毛蟲姊姊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小蝸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沒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

習慣 你的缺點,屬於愛你的人。 如果有一天,一個我愛的女孩因為我所在她面前表現的陋習而質疑我說:“你是不是不愛我了?”我一定會當場甩開她就走。 現在的我去見她時,早已不見追求時的如履薄冰,隨意地弄一弄,有的毛還沒理順便出門了。她一受委屈,便鼓著腮細數我的各種毛病:&ldqu...

人的五大根本煩惱——貪、嗔、痴、慢、疑,會帶來許多情緒的困擾,如何以佛法消解情緒煩惱,開創幸福人生?   從佛法的觀點來看,我們人是有情眾生,既然是“有情”,當然就會有情緒。我們也大都體會過控制不住情緒,反被情緒所控制的苦,甚至常常因為一時情...

Facebook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