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分開》

 

有些事情,

沒有言明,只有意會,

卻永遠傷人最深。

 

他一直沒有開口,

也沒有一個短訊通知,

只是他漸漸沒有找你,

只是你漸漸找他不到;

最後你只能推測,他是已經走了,

雖然你其實是不能肯定,

他是不是有哪些苦衷、

或有天他會不會忽然再回來,

但你一通又一通電話打過去,

他一個又一個的短訊沒有回覆,

而他的在線時間、臉書仍是如常每日更新......

你開始明白及相信,

他是真的已經悄悄走了,

這一個原本可是與你每天相對的人;

原來你們已經分開了,

你從其他朋友的口中得到這個消息,

又或者正確點說,你是被分開了,

即使你其實仍然在等他的親自確認,

即使,你其實仍然會想知道,

為甚麼要分開,為甚麼要如此。

 

但是有些問題,

一個人再怎麼努力去想,

也是始終都想不出個答案來。

是你的不好嗎,是某一次你做錯事了嗎?

是你讓他生氣了嗎,

還是你開始讓他厭倦了,

還是,他有另一個喜歡的人,

又還是,自己原來只是第三者......

只是你再客觀冷靜、再有更豐富的想像力,

這些似是而非的結論,

你都不可能從一個不會回應的人身上,

得到太多肯定;

也許,他後來是跟另一個人一起了,

但他們是否在你們一起的時候就已經開始?

這個不肯定,可以讓你的心碎落很多次,

而最後你都未必找得到真相。

然後再想更多,

你的生活都因為這個謎題而荒廢,

你原本的樂觀和自信、

都因為他的不辭而別蕩然無存,

漸漸你會想,自己是否真的不值得被尊重,

為甚麼不可以跟自己好好告別,

再不喜歡自己也好,

又是否真的要如此懲罰自己。

 

或者,退後一步來看,

早一點分開,其實是好事。

因為如果,

他是覺得你並非適合的人、

你們是真的不適合走在一起,

那麼再怎麼努力都好,

你們也只會蹉跎了彼此歲月,

而最後他又可能還是會如此不辭而別;

現在你們不再見面,他提早逃跑了,

就算你再傻再自傷,

也始終及不上他所傷害你的幾分之一,

其實你是應該要去感謝他的......

雖然,他的不辭而別,

讓你作了好多晚的惡夢,

每次他都待你如陌生人一樣;

雖然,他留下的短訊、相片、

戲票、氣味、回憶、聲音、心跳、一切......

每天每夜都依然在你的世界裡驀地出現,

又默然消失,像似逃不了的分身術,

彷彿要時刻提醒自己,

你們是己經分開了,

他不再在身邊了,

這是幻覺,這是自己想得太多,

不要再想了,不要再執迷了,

不要再用舊日的美好來比對今日的孤單,

不要再,繼續折磨自己了......

即使明明,他是已經跟你分開了,

但你們彷彿從來沒有分開過,

即使他留下的,就只是你一個人,

每次睜眼醒來,都會讓你茫茫然不知所措......

 

是的,他遠走了,

沒有留下一點說話,

就只留下你自己一個。

這終結,其實是多麼傷人,

但自己還怎可以再去乞討他的一句再見,

還怎可以,被這個人再傷一次。

他不說再見,

就讓彼此以後都不要再見。

 


 

---本文摘自Middle《曾經,有一個這樣的你》,三采文化

 

《被分開》|Middle《被分開》|Middle

【國內推薦】

【台灣暢銷作家群‧愛讀推薦】

  • Peter Su/新生代夢想作家
  • 艾莉/知名兩性作家
  • 苦苓/自由作家
  • 莫顏/暢銷小說作家
  • 樓雨晴/知名小說作家

(按姓氏筆畫排列)

【國際推薦】【香港不藏私‧超感心推薦】

  • 思詩公主/香港知名繪本作家
  • 六師弟小波/忠實讀者

《被分開》|Middle【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潘越雲有一首許多人非常喜歡唱的歌《謝謝你曾經愛過我》,歌詞裡描述的是,分手之後才終於體會了從前戀人的好,因此真誠地對他說聲「謝謝」,或許這種表達方式也算是完成了某種「離開」的儀式吧。 分手之後還能這般感念對方的付出,固然是一種難得的情操,但是,無論我們表現得多麼有風度又多麼溫柔,兩個人已經不能再在...

各位,好好想一想吧~ 你是愛我還是需要我? 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格姆(E.Fromm)在他的名著(愛的藝術)中有這麼一句名言: 不成熟的愛是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 ---- 而成熟的愛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 可以有很多原因,結合卻只有一個原因,就是: 不需要原因 一個人付出的愛是不是成熟...

一份穩當的愛情,常來自團體生活裡的觀察與了解,從一般朋友關係的角度出發,在沒有刻意偽裝及修飾的言行中,比較容易看清楚對方是不是合適的對象。尤其是具有相似理念的人,常物以類聚地參加同一個團體,例如:慈善團體的志工投入救災活動時,單身的男女特別容易撞擊出愛的火花。 但是,這種感情的發展模式,過程中經常...

太太的眼睛動個小手術,由我和兒子陪伴。 等待手術的房間裡還有個十二三歲的女孩,大概害怕,女孩子不斷搓手,喊著媽咪。旁邊一位中年婦人,坐在椅子的把手上,女孩一喊,就彎腰摟摟。另一個光頭的男人,也隔一下就過去親親女孩的額頭。 『一對寵孩子的父母。』兒子用中文對我說。 話才完,又走進一對夫妻,先跟女孩的...

Facebook留言板